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等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部分著名诗词 [28] | 朝代 | 诗词名 | 作者 |
唐代 |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 卢照邻(636-695) | |
蜀中九日 |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 | ||
秋登兰山寄张五 | 孟浩然(689-740) | ||
过故人庄 | 孟浩然(689-740) | ||
九月十日即事 | 李白(701-762) |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701-761,一说699-761) | ||
登高 | 杜甫(712-770) | ||
重阳席上赋白菊 | 白居易(772-846) | ||
九日齐山登高 | 杜牧(803-约852) | ||
宋代 |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 辛弃疾(1140-1207) | |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 李清照(1084.3.13-1155.5.12) | ||
重阳 | 文天祥(1236.6.6-1283.1.9) | ||
元代 | 沉醉东风·重九 | 关汉卿(约1220-1300) | |
明末清初 |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 顾炎武(1613-168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采桑子·重阳 与杨府山涂村众老人宴会代祝词 [58-59] | 毛泽东(1893.12.26-1976.9.9) 陈志岁(1958.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