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24节气 >春分

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

春分是指二十四节气之一,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于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节。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春分时,从理论上说,全球昼夜等长(参见晨昏蒙影)。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春分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春分之后,北极附近开始极昼,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结束,极夜开始,范围渐大。 

春分一到,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 

春分名片

  • 中文名春分
  • 外文名Vernal equinox
  • 别    名仲春之月
  • 代表寓意昼夜几乎相等
  • 气候特点春旱、沙尘、倒春寒、低温阴雨
  • 所属季节春季
  • 时    间每年3月19日或20日或21日或22日
  • 太阳位置太阳到达黄经0°
  • 前一节气惊蛰
  • 后一节气清明
  • 风俗活动春祭
  • 风俗食物春菜
  • 农事活动作物及时灌溉与播种
  • 养    生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 三    候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 属    性二十四节气的二月中气

定义

春分 春分示意图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四个节气。“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春分通常特指太阳视黄经位于0°的时刻,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前后(公历约为3月19日~22日期间)。 
在时间段上也指太阳位于黄经0°和15°之间的位置,即从春分日起至清明日前的时段,公历  则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 
春分这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