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自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以来,社会上充满了改革的朝气。在新的思潮影响下和在西方文化不断涌入厦门的情况下,新式结婚出现了。

  新式结婚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男女青年为摆脱封建礼教束缚,为争取婚姻自由而得来的成果,也是现代妇女与男子争平等得来的成果。

  新式结婚在厦门被誉为"文明结婚",意指旧式结婚是封建包办的,是不文明的。
  文明结婚最本质的特征是男女自由恋爱,不经媒妁之言。这就挣脱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礼教桎梏,是厦门婚姻历史上的大事。

  文明结婚的男女青年,在无意中相识或经人 介绍而认识,互相产生爱情。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后,男女双方向家长说明情况,经过双方家长的认识、考察和了解以后,同意双方结婚,即为其策划结婚事宜 。也有恋爱男女青年,不须家长参与,自行筹办结婚的。

  关系确定后,一般男女双方互赠戒指,或再举行仪式,完成订婚程序,也有不再经过订婚程序的。婚期确定后,双方准备结婚物品,布置新房。在订婚、一筹备结婚事宜期间 。一般家长又依旧礼俗行事,如送聘金、聘礼,发喜糖、喜饼,收受贺礼,送嫁妆等。婚后"做客"等旧俗更是依然。

  结婚要举办结婚典礼,颁须结婚证书,气氛隆重。
  结婚典礼举行前,新郎与结婚傧相(伴郎)乘轿车到女家接新娘到举行典礼的礼堂(多在大旅社的

  堂、大咖啡厅) 。新郎多着西装礼服,新娘多着白色婚纱,一副西洋婚礼打扮。
  举行婚礼,除男女结婚人外,必须有家长到场主持婚礼(家长叫做主婚人)。介绍人也必须到场。自由恋爱没有介绍人的,也必须安排一个人当介绍人;邀请一位年高德重的长辈或有地位的人士,或男女双方的老师做证婚人,到场证明结婚;发大红请帖,邀请至亲友好到场观礼和参加结婚喜宴;率先准备结婚证书,一式二份,证书上要记载男女结婚人的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日、籍贯,以及结婚日期和地点 。介绍人、主婚人和证婚人,都要在结婚证书上盖章。男女结婚人在婚礼上交换戒指信物,由男女傧相代劳。婚礼有司仪,按预先制定好的程序,进行各项礼仪,如请与证婚有关的人士入座,宣读结婚证书.各证明人士分别用印,新人依次向各证婚人士、亲友行鞠躬礼致谢,宾客向新人行鞠躬礼致贺,男女宾客代表结新人佩花,男宾代表演说致贺,女宾代表演说致贺,新人及各式人退席等 。每项程序都有乐队或风琴奏乐渲染气氛。入场处往往设有贵宾签名处,新郎新娘日后将签名装在镜框,悬挂纪念 。新郎新娘退席时,宾客夹道礼送祝贺,常常以彩色纸屑撒向新人,气氛十分热烈。

  结婚典礼结束后,宴请宾客。席后,新郎新娘方入洞房。
  文明结婚的结婚典礼新颖、庄重而热烈,又颇具宣教功能,令世人耳目一新,吸引着青年男女的眼光,以致连本想按旧式结婚的都学着到礼堂办结婚典礼 。特别是30年代初,当时的国民政府公布的民法规定,男女结婚,必须有公开的仪式和二人以上的证人,使在公共场所举行结婚典礼的越来越普遍。
  文明结婚的新人喜欢拍下大幅照片(更有放大到数尺的),高悬厅堂,以作珍贵的纪念。现在的年轻人因此可以在家庭相册中一睹父母的英年丰姿了。

  旧的婚俗仍穿插在文明结婚的前后,实现了婚姻自主的年轻人往往尊重老一辈人的旧习。不多加干预 。也有文明结婚的新人,彻底抛弃了旧习惯旧习俗,特别是那些自始至终无需家长干预的新郎新娘们。
旧式婚姻礼俗和文明结婚礼俗,并行在辛亥革命后的厦门,一直到厦门解放。
  解放后,政府大张旗鼓地宣传婚姻自主,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公布了婚姻法,青年男女实现婚姻自主才有法律保障。结婚必须男女自愿,向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书,接受法律保护 。在此形势下,旧式婚姻礼俗才迅速为文明结婚所取代。

  但是,厦门的婚姻礼俗并没有停留在文明结婚的仪式上,继取得对封建包办婚姻的绝对胜利之后,又继续大张旗鼓地开展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的全民运动,婚姻礼俗又进入了革命婚礼的新阶段。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