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报告文学家徐迟在《湖州市文化艺术志》的序中指出:“我在《江南小镇》中曾说过:‘这地区是文物精华的集中点,出过大诗人、大文豪、大艺术家、大书法家、大收藏家和音韵学大师、大科学家。’我列举了曹不兴、沈约、赵子昂、陆心源等,其中好在也提到了钱三强这样的一位原子物理学家。但是,我突然感到忘掉了一个人。我竟然没有提到现在拥有中国的航天之父称号的屠守锷,他也是湖州人。……” 科学救国 屠守锷,1917年12月5日生,浙江湖州南浔镇人。父亲屠维屏是一个小职员,家境虽不大宽绰,却很希望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屠守锷少年时在家乡读书,后进人浙江省立第二中学及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就读。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学校被迫停课,后转移到湖南长沙借用湖南大学校舍复课。这时清华大学初设航空系,屠守锷即转入该系。他亲眼目睹了在帝国主义列强蹂躏下的中国任人宰割的惨状,心头时时涌动着以科学技术强国的强烈愿望。1938年初,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他随学校组织的旅行团,步行80余天,由长沙奔赴昆明就学。1940年夏毕业后,他参加了去美国的公费留学生考试,被录取。1941年夏赴美,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部攻读航空工程。曾在美国布法罗寇蒂斯飞机厂任工程师,成为出色的飞机设计师。1943年他向麻省理工学院提交了论文“横向加强筋薄板的强度”??Strength for crosswise stiffende plates),获得科学硕士学位。 “科学救国”是20世纪初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一种救国理想。许多人从国外学成回国,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屠守锷就是其中成绩卓著的先驱之一。 屠守锷身在异国他乡,时刻想念着苦难深重的祖国,当抗战胜利的消息一传到美国,便立即辞职,启程回国。 1946年2月,屠守锷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任副教授,从事航空技术教学与研究工作。1947年秋升任清华大学教授。亲身的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使他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就在北京城解放前夕,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