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美术教学中的陶艺教学始于二十世纪四○年代后期,当时由徐悲鸿主持的北平艺专里曾设立工艺科培养陶艺人才,闻名于海峡两岸的台湾师范大学吴让农教授即是其时的毕业生。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大调整时,徐悲鸿先生出于对当时中国陶瓷行业现状的关心,决心扩大和充实中央美术学院的陶艺教学规模。将当时在清华大学执教的高庄先生调至中央美术学院从事中国传统陶艺的研究和恢复工作。1956年为了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国家将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和杭州的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的实用美术系合并,成立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立陶瓷美术、染织美术、室内装饰、装潢艺术四个系,集中了全国知名的工艺美术专家和一些著名的民间技师。陶瓷系就拥有第一流的专家和学者,像祝大年、高庄、郑可、梅健鹰等,中国现代的陶艺教学从此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教学体系。之后江西景德镇、广州、重庆、杭州、南京等地艺术院校也先后开设了陶艺专业的科系。
陶艺专业是一门科学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艺术学科。在本科四年课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一般的绘画造型能力和设计学原理,还要熟悉陶瓷原材料的基本化学知识及进行合理的配比计算,利用独特的陶瓷成型工艺及装饰手法来表现陶瓷材质的肌理美、造型及装饰的形式美及工艺制作的技巧美。因此在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形象思维能力时,必须兼顾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中国陶艺传统,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开始,连绵数千年,不仅没有中断,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历代都有新的创造。中国传统陶艺无论在品类上、科技上,以及遍布各地的诸多名窑的数量上,都在世界陶艺史上居于独特的地位。尤其是各时代各名窑陶工们创造的独特工艺技法,不仅受到各国现代陶艺家的浓厚兴趣,也成为现代陶艺教学中专业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老一辈陶艺教学家非常重视对传统工艺的学习和研究。1953年高庄先生就花大量时间深入瓷区景德镇调查瓷土原料配方,造型装饰及烧成工艺,学习老艺人的专业技巧,创作了数十件具有清新风格的陶艺作品。五○年代末和六○年代初,梅健鹰先生曾数次到河北邯郸及浙江龙泉、广东石湾为恢复名窑风格而付出辛勤的汗水,并用传统手法创作了大量的陶艺新作品。七○年代末和八○年代初,郑可先生利用宜兴及山东的传统色釉技法创作了一批动物雕塑品,曾产生轰动效应。他们还将各陶瓷产区的传统工艺技法纳入教学计划,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基本技能。
南京艺术学院早在1958年便举办了工艺专修科,在孙文林教授、朱士杰教授的组织安排下,带领陶艺专业的学生深入宜兴紫砂工艺厂,边学习传统技艺,边进行创作设计练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980年后,南艺正式建立了陶瓷美术教研室,开始了陶艺专业的本科教学。在编写教学大纲时和实施教学时,对于专业基础课的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上,充分注意对于传统技法的学习和研究。其中特别是做为造型基础课重要内容的成型技法教学逐渐形成了南京艺术学院的特色,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兴趣。笔者也因此应邀先后到景德镇陶瓷学院、台湾师范大学,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地讲学并进行教学示范,把中国陶瓷独特的传统工艺推向世界。
南京艺术学院陶艺专业的成型技法教学。除了开设常规的拉坯成型技法、注浆成型技法课程外,还安排相关的宜兴紫砂泥片成型技法课程,让学生初步掌握泥片镶接成型的要领和基本技法。教师主要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将宜兴紫砂制作圆器、方器、筋纹器及塑器的传统技巧介绍给学生,并结合进程讲解泥性的掌握及工具的制造和应用等相关内容。学生经过相应时间的反复练习及领悟,均能不同程度的掌握此技法基础,从而为陶艺创作提供了更自由、更宽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