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的满足,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需求和享受。在那花前月下,习习凉风,把酒言欢,其乐无穷。中华乃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各种繁复的礼仪影响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很多礼仪对人类的文明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和进步,礼仪也会随之改变和进步,因此有很多中华的传统礼仪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潜规则。
酒的礼仪也如此。中华的酒文化包含丰富的内容和礼仪,我们的祖先把酒当作最珍贵的、神奇的物质,以相应的仪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敬意。
在远古时期,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生产资料短缺,普通百姓很难有多余的粮食或水果来酿酒,酒自然就成为珍贵的东西,且人们缺乏对酒的科学认知,惊奇于酒的神奇作用,也就将酒当做敬物招侍贵客,祭祀天神。
《诗经·小雅·北山》中着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家国天下无不是君王拥有,酒为物中精华,自然为君王拥有,如果君王赐臣以酒,实是示以尊宠,给臣下以荣誉。历史上酒典佳话,不可胜数。越王勾践“投醪劳师”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佐证。难怪元代徐元祜有诗赞叹:“往事悠悠逝水知,习流尚想报国时;一壶解遣三军醉,不比商家酒作池”。
酒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臣民们什么时候能喝,什么时候不能喝,什么时候可多喝,什么时候必须少喝,全要看君主的兴致。如果他高兴了,可赐天下大宴,让臣民们痛饮欢乐,反之,则饮酒犯忌了。
古时饮酒,要遵守一定的规矩,一定的仪式,这些都有严格的要求。如在酒宴上就有很多礼仪,首先座位次序的安排得遵循一定的规则,主人坐正位(主席)面尊,或请尊贵的客人坐主席,主人侧席而坐,然后按尊卑长幼排序,一般等上座的尊者入席后,其他人方可依次落座。一般要等上好四样菜肴,主人须举杯发表祝酒词,先举杯敬宾客以示尊重,古时称为献;客人饮毕,也须以酒回敬主人,感谢主人的盛情,是为酢,或称为报。
在酒席上,斟酒也有一定的礼仪,古时因酒珍贵,一般斟酒以八分满为敬,客人则每次少饮以不显鲁莽,怕醉了而失礼。而主人恰恰要让客人多饮一点,以示主人的热情和诚意。而今酒宴饮酒,每每都要斟满,如果主人酒量不佳,还会请亲朋好友来陪客,男士陪男客,女士陪女客,使之礼数得当周到。还有,客人尚在饮酒,主人即使不会喝酒,也不能先于客人而吃饭,否则就是失陪、失礼了。
在中华的礼仪中,礼是发自内心的敬仰和尊崇,仪是通过一定的形式、仪式表达出来。中华酒文化的风俗和礼仪,就是通过酒及其相应仪式来表达发自内心的礼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