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李可染一起被誉为“北李南陆”。
以深厚的功力,博学的才识,
非凡的创造力,开创了当代山水画
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
树立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里程碑,
即使是在十年“文革”浩劫中,
他仍用拾来的破笔蘸了清水
在桌面上画画写字,
硬是完成了300多幅课徒画稿。
大收藏家徐邦达都对他赞誉
“五百年一人而已”。
少年勤习画,临摹起步
陆俨少,又名陆砥(dǐ),幼时小名骥,子俨少,号宛若,1909年6月16日出生于上海嘉定县南翔镇。陆俨少出生那年正是清朝宣统元年,两年之后民国时代就开始了。陆俨少的父亲陆伯韵继承祖业,在南翔镇开了一家米店,母亲则擅长刺绣,这可能对陆俨少从小喜爱画画有所影响。
陆俨少两三岁时尚未识字,没有老师指点,即爱信笔涂抹。7岁进嘉定第四国民小学读书,学名陆同祖,教科书上的插图马上成为他最早的图画范本。12岁转到南翔翔公小学读书,上学途经一位老画师沈书林的画室,虽然其画极庸俗,但少年陆俨少仍在窗外隔着玻璃看得津津有味。13岁时邻居送给陆俨少一部石印本《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临摹,这可以说是他学中国画最早的起步。
1922年陆俨少14岁,考入上海澄衷中学。该校图画教师高晓山教中国画,陆俨少最初是从他的示范教学中,悟到了中国画用水、用色和用墨的道理。课余,陆俨少经常跑图书馆,被一部有正书局出版的《中国名画集》吸引。因不能出借,他竟带了笔砚到图书馆里临摹,从而初知传统中国画各家各派的面貌及其笔墨运用。直到晚年陆俨少还认为,当年这部《中国名画集》对于他认识传统中国画的大致轮廓是有启蒙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