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滇西南西盟深山密林中的佤族人依旧传承着一些古老的信仰和民俗。佤族自称“阿佤”,意为“住在山上的人”。于是,西盟有了另外一个名字——佤山。最率真、直白的情感孕育了最粗犷豪放,或者说最原生态的行为方式,譬如被佤族人叫做“棱特莫艾”的剽牛——用血淋淋的剽牛献祭表示对神的虔诚,也寄托着佤族人对牛的感恩和祭奠。
佤族是一个笃信万物有灵的民族,佤族人民对动物的崇拜最典型的对象就是对牛的崇拜。他们认为牛是人类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没有牛,人类就无法耕作,没有饭吃。因此牛成了佤族人民崇拜的图腾,也成了他们财富的象征。牛虽然是西盟佤族的图腾崇拜,却也是他们用来进行剽杀祭祀的猎物。
佤族剽牛是用梭镖,即将要宰杀的牛拴在木制的牛角叉上,剽手高举梭剽从前腿肋间猛然刺入,直插心脏。过去,佤族的主要财富就是牛,剽牛献祭表示对神的虔诚,同时,佤族还以牛被刺倒下后的方向、姿态来预测吉凶。如今,频繁的祭祀活动已经减少,只在节日喜庆或家中有客时剽杀一两头牛过节宴客。
远古时代,人们的生产工具非常简单,猎捕一头野兽主要靠人的勇敢。佤族砍牛尾巴的习俗不仅体现勇敢精神,也是祭祀活动中魔巴的道具。祭祀用的牛挑选很有讲究,必须挑选一头“心好”的牛。所谓“心好”是依据牛毛花纹和颜色而定,一般以毛色纯正,健壮温顺者为“心好”。
这是一个出生在丛林之中,几千年生生不息、顽强生存的剽悍民族。他们对家乡和自然的崇拜与热爱,他们籍以依托自己独特精神个性的情感与传统文化不会消失在时代发展的波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