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不唯是男人的专利,女人也有酒文化。这,一如关东的女人与男人一样叼过大烟袋一样。女人的酒文化,也是为了交际交流,也是为了找乐。女人的酒文化,是美的,是一种轻柔酒知识的美,是一种绽放的美。酒桌上,酒的精神焕发出来,平日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矜持就不再了。此时的她们,要借助酒的提升,找回真实的自我。其时的韵味色彩,比酒更烈,更浓,更有情致。
女性扎堆的喝酒,是热烈的。也有致酒词,也说三六九层意思。叫上劲儿的时候,也是觥筹交错,也行酒令“哥俩好”。若是干杯,也能拿得起放得下,也有吸断黄河的气势。然而,纯女性的喝酒,更多的内容,并不在于喝,而在于说。一次聚会,在意的不是酒喝多喝少,而是话说得痛快不挺快。你看,她们三杯过后,红霞乱飞,人也灿烂起来。接下来,往往是擎住酒杯,一副优雅,续续连连,儿女家家,说尽心中无限事。那份惬意,比酒还绵长,还有滋味。
女人酒文化的另一特色,是在劝酒上。酒桌上,劝酒的女性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敢喝的。她们大多在酒文化的第一个层次上出场,先喝为敬,二两的杯子一口见底。有个小品叫《划拳》,男角说:老娘们敢往桌上坐,老爷们一般不是个儿。基于这样的心理,吃请的男人往往立马给吓趴下了,服了。其实,这第一类的劝酒人酒量不一有多大,也就是程咬金的三斧子。第二类是能喝的。有一个传说,说酒桌上最怕“三种人”。等到酒的精神淡化为兴奋与酣畅,也就是在酒文化进入第二酒文化个层次的时候。不再梳小辫的劝酒人,明眸顾盼,笑意盈盈,微启朱唇,要敬客人一杯。还要男女平等,一开一。来而不往非礼也,你喝不喝?也有大男子主义不服劲的,没说的,无一例外给喝到桌子底下去了。她们有海量,且后发制人,极具杀伤力。第三类是会喝的。她们绝对不会喝下去多少多,客人那是一定要喝好的。等到人们都晕晕乎乎了,就达到了酒文化的第三个层次。此时劝酒的男人确实无能为力了,那里会风摆杨柳,站起一位女性,宛如馨香远逸的花儿,款款踱来,要敬您一杯。接下来的运作过程是:一捧,二磨,三黏糊。任你喝得嗓子眼儿往下全是酒,且嘴里还含着一口,你也得干了这杯酒。要不然《红楼梦》里怎么说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呢!这类劝酒人,酒量最小,却是最能劝出韵味,最能酝酿酒文化的极致。
有了女人的酒文化,大概念的酒文化就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就绽放出了更绚丽的异彩。从孔子“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滥觞,女性受“三从四德”束缚,禁锢于三尺门里,叫“家里的”,还给裹上小脚,还美其名曰“三寸金莲”。今天,如果还有人认为女性有酒文化不太规范,那不就跟当年的孔老夫子想的差不多了吗?内容决定形式。我想,应该打造些符合女性特点的“女酒”品牌,酿出女人喝的“女儿红”。
女人的酒文化,更多的体现在劝酒上。不同的女人喝酒有着不同的方式!或豪爽或小家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