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动画、动漫发展是很不错的。但是从文化的特性和特点来讲,我不敢下结论,但可能还比不上上世纪80年代、60年代那两个高峰期。那时动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老百姓也爱看。”
9月7日,“剪纸、皮影、年画传承人对话动漫界”活动在上海市大隐精舍举行。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陈通在致辞中感慨。
1960年代和198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老一辈动画人把水墨画、皮影、剪纸等元素融入到动画中去,有了《大闹天宫》《猴子捞月》《小蝌蚪找妈妈》《葫芦兄弟》等一批民族特色鲜明的作品,在国际上捧回无数奖项,奠定了享誉世界动画界的中国学派。
在学习西方多年之后,如今中国动画人又把眼光转回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和传统技艺的表现方式,与“非遗”技艺的结合成了急迫又顺理成章的事情。
9月7日至8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