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许多地方推出升级版的“禁酒令”,对公务接待或活动中的饮酒行为约束更细更严格,让干部养成公务活动禁酒的习惯,进而形成一种自觉。“是否可以自带酒水或者个人为酒水买单?”“节假日的公务活动能否饮酒?”遇到这些问题,以后不必含糊。(5月31日中国新闻网)
  众所周知,中国人喜欢在酒桌上谈事情,无论是生意还是家常。在官场上,酒宴成为官员们交际的场所,酒甚至被称为“政治液体”,人们往往以敬酒和回敬等种种礼仪行使为官之道。很多商人也很早就谙熟酒杯之中的官场关系和谋略;不少刚入职的菜鸟们,上岗之初就被教导传授了各种酒桌规矩。
  所谓的找“靠山”来撑腰,“走后门”来办事,很多就是在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中完成的。近年来,不少贪官落马,有几位就是典型的“茅台酒爱好者”,还有有几位是当地的有名的“酒桌文化爱好者”。酒文化中隐藏着官商关系场中一些急需剔除的权益运作的潜规则。
  “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商量;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我放心。”这样子的官场酒桌文化无疑是畸形的。公款接待中的大吃大喝、铺张浪费;饮酒无度后的举止失态、误时误事,这些是基层官场长期形成的积弊,不可能任由其发展下去。
  一个事物存在,有很多面,单用片面的事实来涵盖全部的事实。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白酒,贴上了人情、贪腐等等负面的标签,其所蕴含的豪情、壮志、高雅等正面的概念却被忽视。
  其实关于酒,有许多源远流长的佳话。这其中有醉卧沙场的豪迈,消愁的无奈,更有壶酒花间的悠然,还有煮酒论英雄的气概。这些都是一些很积极正面的酒文化,不应该被现有的一些酒桌潜规则导致得边缘化。因此“禁酒令”是现行的必要手段。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禁酒令”使各地的政治生态得到净化,那么自然使当地社会风气为之一振。重塑酒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举国全民的这种自上而下维度,再多一些自下而上的民主因素,那么人人诟病的“酒桌文化”自然就会在上下良性互动中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