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比是羌族民间对巫师的一种称呼,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病魔缠身的话,会由释比者传播出精神与文化的信息,从而让病者减轻病痛,释比者在羌族的历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羌族文化吧!
“释比”,汉族称为端公,西羌族不同地原的称呼又有好几种,“许”、“比”、“释古”、“释比”等。释比在做法比,是古老的羌民族遗留至今的一大奇特原始的宗教文化现象。是羌族中最权威的文化人和知识集成者。
羌族因其特殊的历史、生活变迁、独特的居住环境以及受生产生活等的制约,逐渐形成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信仰,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释比和以释比为代表的释比文化。
释比(许诗卓)是羌语对羌族民间巫师的一种称呼。
众所周知,羌族是一个信奉原始宗教,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的民族。依羌人观念,视天地日月、山川树石为神,笃信大自然有无数法力无比、威严神圣的神灵(含民族祖先、英雄神)治理其间。受这种民俗信仰的支配,羌人自古好巫,繁生出崇尚祭祀、禳灾纳福、驱疫解厄以及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成套仪礼和民族习俗。
在羌族社会中,年中祭山、祭庙、还愿祈福,都有定规祭日,时必隆重礼祀。而在众多祭祀活动中,不但有一套约定俗成的仪程、仪规,且必须请一位德高望重、知识渊博能任祭祀主持,擅长占卜、能驱鬼邪,并且能歌善舞,唱颂经典,还能编演由上述神只、先祖、民族英雄业迹为故事的诗歌、传说与戏剧表演的人出任主祭。这种人,即所谓释比。
同时,在羌族的日常生活中,凡人有疾患,以为是鬼魔缠身,请释比颂经请神,驱疫逐魔,或用巫术(含巫法、巫医、单方草药)方式,为人解除病痛。而释比者,以及由他们传出的精神与文化的信息,也给予了羌族社会巨大影响。可见,所谓释比者,乃羌族社会里,一种集社会祭司、巫师、占卜求事、民间说唱、歌舞乃至戏剧表演为一体的一种不脱产的民间巫师。它是羌族社会的特殊产物。释比与释比文化亦是羌族社会中颇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现象。
关于释比的由来,说法较多,普遍认为:羌族释比是羌民族社会自然崇拜,万物有灵信仰的产物。远古时,由于人们对复杂雷电,冰雹水火和人的生老病死等现象不甚理解,尤其是对一些大自然发生的灾害、人要生病死亡等原由,无法解释。于是,总认为在人的世界之外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宰一切。人们只有用十分虔祷的祭祀方式,祭拜、祈求、祈神佑福,保羌人社会平安、昌盛。为适应社会祭祀礼仪的需要,于是有一种自称可上通天神、下达人意的巫师,出现于社会。他们主持一切祭祀礼仪,为人求吉纳福,降魔逐疫,成为神人相通,神力无穷的圣人,受到人们的尊重与信任。
又一种说法:羌族的释比,远在古羌部落社会时,已经出现。据某些史志记载。当时,古羌部落中,释比的职司是由部落酋长,(头人)一身兼施。部落酋长,一方面执掌部落行政、军事、生产等行政事务,同时,又主持羌部落中的一切祭祀礼仪婚丧嫁娶活动。在思想领域里起着精神领袖的作用。这种情况在某些典籍里曾有详情记述。如说,羌族最早的民族领袖是共工、炎帝、大禹。他们既是社会领袖又是主持部落祭祀的大释比。
如我国着名神话学家袁珂先生在《神秘的白石崇拜》一书的序言中说:“我认为假如禹兴于西羌”,(《史记。天国年表》)“禹家于西羌,地曰石纽。”(《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这类传说是有某些根据而不是无稽妄谈的话,那么传说中的禹,就是羌族中第一个酋长而兼巫师的人物。”序言,还以羌族巫师(释比)作法的“多效禹步”,禁咒施术为据,为禹作为古羌酋长兼作巫师的例证。
不过,释比这种社会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部落首领职司的变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后,部落酋长主要职司是维护部落重整生计,安全和抵御外族的侵略以及狞猎与农耕等。原来他主持部落祭祀礼仪的职责就让与释比专司。释比的社会职能为辅佐部落,佑福禳灾,主持祭祀礼仪的祭司作用。
之后,释比这种祭司的社会职能,随着羌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多种崇拜习俗的发展,得到了强化与扩大。由于释比专司祭司的社会职司,在主持礼祭中发挥着传播历史文化,体现了部份文学艺术的功能。加之,释比作法时兼以为人消灾解厄,、巫术驱病的多种社会功能。虽则原有的那种行政长官职能,被逐渐减弱并逐步消亡。
可是,释比作为羌族社会中那种精神领袖的作用,却得到了巩固与强化。同时,由于羌族的固有思想理念及释比在羌族社会的多种功能,释比者被羌族视为是神人相通的使者,是天神派到人间佑福驱邪的神圣的使者。于是,在羌族社会中,得到尊重,其社会地位亦不在一般族长、村长之下。
可以看出,释比作为巫师的社会职司,它是经历了古羌酋长(部分职能)而逐渐演化的专事祭祀礼仪的祭司并身兼历史文化的承继者、传播者以及巫术治病驱邪的巫师作用,是经历了一个漫长历史演变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