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白族人民与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联系非常频繁。这种联系和相互间的交流在舞蹈中亦有所反映。“南诏奉圣乐”。这是公元八百年南诏王异牟寻向唐朝进献的大型歌舞。仅其乐部就设有龟兹、大鼓、胡部、军乐四部,可谓管弦鼓乐俱全。舞人六十四名,身着民族服装,手执羽毛,以四纵四横十六人一组的正方队形交替变化,在舞蹈中摆出“南”、“诏”、“奉”、“圣”、“乐”的字样。其间有领舞、群舞及领唱、齐唱,段落分明,衔接紧凑,内容浩繁,规模宏大,此次演出振动了长安,载入史册。
另外,也有一些是吸收了汉族舞蹈后结合白族的习惯、爱好予以改变,目前已经流传在白族民间的舞蹈。如“耍船”,与汉族“跑旱船”类似,但装束是白族的,船身亦装饰着白族图案,这种舞蹈常被白族人民用在每年的“耍海会”上。又如“耍马”与汉族“跑驴”基本相似。在“三月街”盛会上就能见到这种表演形式,但伴奏的音乐已变为典型的白族音乐——“吹吹腔”了,并且依据白族人民的爱好,加上了唱腔,边跑边唱,使形式更为活泼,为白族人民所喜闻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