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板栗街上卖,处呆乃(白语,绣荷包)只送心上人。”是洱源县西山白族姑娘间广为流传的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语。西山姑娘在繁忙的劳动空隙,用心学习刺绣,有奶奶讲要领,有妈妈给指点,一个个把刺绣手艺学到家。如果哪个姑娘不会刺绣,她在小伙子心目中,就成了不起眼的“栗木疙瘩”。西山姑娘绣出的处呆乃,图案多种多样,有“蜜蜂采花”,“双凤朝阳”,“喜鹊登梅”,“鸳鸯戏水”,“白鹤含松”,“蝴蝶双飞”等。处呆乃经过细针密缕的制作,表达了姑娘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理想追求。西山姑娘为啥会制作处呆乃,这里边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西山顶上有一个漂亮的姑娘,打扮起来,就像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大家索性喊她阿凤。阿凤心灵手巧,粗活细活难不倒。她和母亲过着和和乐乐,相依为命的日子,上村下营的小伙子都慕名前来追求她。她对前来的人说:“我母亲身体不好,我在家服侍她,说什么也不能出嫁!”阿凤的母亲不忍心让阿凤为自己不招不嫁,几次提议招个姑爷,未能如愿。
正当阿凤的母亲急得坐卧不安的时候,天上的一位仙女突然闯进阿凤家,耐心地教她绣制了一个“双凤朝阳”的处呆乃。临走时一再叮嘱阿凤:“随身携带,不能遗失!”有一天,阿凤挂着处呆乃上街,迎面走来一个叫阿龙的小伙子,看到阿凤的处呆乃,就满脸堆笑地问:“这叫什么名字?从哪里买的?”阿凤回答:“叫处呆乃,是我自己绣的。”阿龙高兴地说:“你真了不起,我一定到你家去做客!”两人约定第二天见面。第二天,阿龙真的来了,开门见山地挑明他来求婚的目的。阿凤的母亲忧喜交加地说:“我们家只有母女二人,阿凤不能嫁出去,你愿上门吗?”“我愿意。”阿龙坚定地回答。“你不嫌弃我带残疾吗?”“我家有祖传秘方,我会医好你的病的!”阿龙和阿凤成亲后,早晚采药,医治母亲的病,白天则下地劳动,阿凤母亲的病医好了,庄稼连年丰收,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村里的人见此纷纷议论,阿凤家的好日子,全靠处呆乃牵线搭桥,姑娘们要想找个好男人,必得绣制处呆乃。消息一传出去,就形成西山姑娘的美好习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