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对天文历法有着非常多的了解,除年月之间的关系,还有四季、气温、物候和人事预测等等。在普米族文化中,关于天文历法的推算也有很丰富的知识。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关于普米族的天文历法推算。
普米族有丰富的天文知识,亦有其独特的历法。远古时代,普米族先民便密切注意天。地、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由于恒星的位置不变,可以用它作其它日、月、星辰运行的标志。因此,普米族先民经过长期观测,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宿为“坐标”。二十八宿都是恒星,不仅是观测其它日月星辰位置的坐标,其中有些星宿还是普米族祖先测定方向。岁时以及季节的观测对象。
普米族以腊月初六、初七或初八为岁首,称“吾昔”节(意为新年)。他们推算“吾昔”节的日期并非按阴丁日历进行,而是以观测“处紫”(昂宿)的出没来确定的,因为“处紫”作为二十八宿之首,有些则以“苏多”(室宿)为开始。这两个星期相距5天,到底哪一宿为星首,无关紧要,各地从俗而定。关键是要以观测“处紫”来确定。“
处紫”星与月亮相遇之夜即过“吾昔”节。过去普米族是以二十八宿和月亮相遇来记日的,每到农历十二月初,普米族老人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观测星宿的运行情况,以便确定年节,也就是以看“处紫”上中无作为一年之首。普米族认为,一般农历腊月初六、初七或初八的星日最吉祥,所以这几天就过年(即过“处紫”吾昔)。
“吾昔’市按古规一般过九天,现绝大部分普米族仍隆重过此节日,部分地区则由于社会历史原因的影响,也不再讲究了。
在确定岁首以后,普米族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一月为三十日,一日分为十二时辰。每年分春、夏、秋、冬四季。正月至三月为春,普米语称“拈桑里”,意为春三月。四月至六月为夏,称“机桑里”,意为夏三月。七月至九月为秋,称“杂桑里”,意为秋三月。十月至十二月为冬,称“宗桑里”,意为冬三月。
普米族每日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半夜称“七比乌”,意为鼠时;鸡鸣时称“笼乌”,意为牛时;天亮时称“冬乌”,意为虎时;日出时称“衣比乌”意为免时;早饭前时称“不逮乌”意为龙时;早饭后称“不打乌”意为蛇时;日当中时称“逮乌”,意为马时;日偏西称“日乌”,意为羊时;日西斜称“扑里乌”,意为猴时;日落称“卷乌”意为鸡时;黄昏称“尺乌”,意为狗时;人静时称“怕乌”,意为猪时。
普米族把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属,加于年、月、日、时上面,又将木。火、土、金、水五行,分为阴阳二姓,共有十项,称为“比”。
称甲为“省板省苦”,意为阳木;称乙为“省板省满”,意为阴木;称丙为“迈板迈苦”,意为阳火;称了为“迈板迈满”,意为阴火;称戊为“渣板渣苦”,意为阳土;称己为“渣板渣满”,意为阴土;称庚为“仙板仙苦”,意为阳金;称辛为“仙板仙满”,意为阴金;称壬为“支板支苦”,意为阳水;称癸为“支极支满”,意为阴水。
普米族称十二属相为“乌苦古你”,称阴阳五行为“比昔比满呷点”,十二属相与阴阳五行相推相衍,并成六十花甲,普米语称“龙炯”,这是普米族历法岁时推算的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