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婚丧嫁娶、朋友聚会、公务往来,都离不开酒,可谓无酒不成席。适当饮酒能通经活络,也能降低人心理戒备,在人际交流里起到润滑剂的作用。然而,过度饮酒不但让人失去理智,更损害健康,可导致胃溃疡、神经系统伤害、甚至死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我们早已经脱离了那个“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时代了,面对酒桌上的“干杯”,大可不必一饮而尽。然而,为何宴席上劝酒愈演愈烈,人们不得不一醉方休?
  饮酒附带着社交功能,劝酒能实现服从性测试。上下级或者合作伙伴之间,通过劝酒试探对方,如果对方接受劝酒,也就意味着对方能承认我方的权力,接受我方的规则。 “你不喝可不够朋友啊”、“感情深一口闷”等等言下之意就是不喝我们就不是朋友,不喝就没感情可谈。人人都知道醉酒身体难受,对身体健康有害,但劝酒者就是要对方摆明态度,在政界是提醒你摆好上下关系;在商界就是要提醒你谁说了算。
  有的人把劝酒当娱乐,乐于看别人烂醉如泥,丑态百出。这种心理看似变态,却或多或少的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压抑自己的情感。而通过喝酒,能放松警惕,把压抑的情感表露出来。劝酒者步步紧逼,劝酒演变成灌酒。而面对死缠烂打的劝酒,大多数不能拒绝到底,最后逐渐就范。
  劝酒劝出事儿,责任跑不掉。根据《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劝酒者如果“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或者“强迫性劝酒”均要承担法律责任。此次伴娘醉酒死亡事件,大一部分责任在于女子本人,作为一个成年人对自身负责。第二部分就是这个婚宴主办者,他有必要保证宾客的安全。第三部分责任是劝酒的宾客。
  所以,劝酒应有度。小酌怡情,痛饮伤身,劝酒适可而止,不要让喜事变丧事,聚会变永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