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体裁而言,很难给郝桂尧先生的《山东人的酒文化》一书做出明确的定义。这是一本以山东酒文化为中心,或者说以山东酒文化为切入点而展开的文化概念的书。以颇具典型性的山东酒文化为主要审视对象,通过对山东酒文化的渊源、发展情状的深入考察和切身体验,作者为我们描述了酒对山东人的性格乃至整个山东文化和经济形态的影响。有学术(观点,引证和考据)又非纯学术,有很强的文学性又非纯文学,有沧桑历史又非纯历史,多元素和丰富性使这本书充满了别样的魅力。
大视野、大纵深、大格局,使文本透射出一种大气象。
人在社会活动中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影响和塑造着人。在深入研究、考察酒的诞生和源流,山东人与酒的关系的基础上,作者的思维穿时逾空,从历史的纵深到我们所处的当下和身边,山东酒文化的流脉自然贯通,浑成一体,绝无牵强附会。作为陪伴一个民族走过数千年历史的一种饮品,酒的发明充分体现了祖先的勤劳和智慧,这种源自粮食的香醇液体,既是物质的,又是超越物质的,是一种奇特的文化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泱泱浩浩,酒文化是其中的重要一脉;山东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之一,山东酒文化是山东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流脉。表面上看它不像孔孟等山东圣贤思想那样广布朝野,但在社会生活层面上却川流不息,历数千年而生机蓬勃,使山东人的生活芳香弥漫,又散发着微量毒素。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成分,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最典型文化思维是两极化,非黑即白,非左即右,少有思辨,甚至从根本上拒绝思辨。说一种事物好,就完美无缺,从官方到民间,众口一词;说一种事物有害,又是众口一词,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或许这就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区别。这种区别导致了未能诞生现代科学,鸦片战争以降,国运式微,虽然幸运地度过了殖民时代关口,但是直到已成为世界大国的今天,我们在许多领域仍然被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所制约。郝桂尧在此前的多部著作和众多文章中,都体现出了深邃广博的现代性思维,从宏观到微观,无不充满思辨色彩。这本书视野愈加宏阔,思辨色彩愈加深厚,在研究和审视山东酒文化的时候,并未简单地论述酒的功过,而是从文化层面上对酒在伴随国人走过漫长历史的过程进行考察与辨析,在帮助读者厘清山东酒文化脉络的同时,也隐含着更辽阔的文化思考维度。
农耕文明的百科全书性质,让阅读者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本专门谈论酒文化的书,为我们打开了一部由即成的酒文化知识和作者对酒文化的探寻成果构成的山东酒文化传承史,也使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概览了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的拓荒、演进史。作者的努力不仅系统完整地描述了山东酒文化的源流,而且展示了华夏农耕文明的概貌。先人用直观真理的方法和经验,创造文明、传承文化的过程,就是整个中国的农耕文明史。以酒文化源流为线索,从华夏先人对稻黍谷物的种植、饮食器具、酿酒器具和工艺的制做、发展,到社会各阶层生活的方方面面,文本中应有尽有。夏商周文化、东夷文化、齐鲁文化,甚至更久远、更广阔的古文化,以及多个农耕文明板块并存期的图景,和融合过程中的线路图,都在书得到了呈现。这种呈现既是知识的、亦即理性的,又是感性的、亦即具体生动的。作者对酒文化的溯源追索到了先于齐鲁文化的莒文化,并认定莒文化在当时属于先进文化,观点与笔者短文《品读“莒文化”之树》(载2014年7月9日齐鲁晚报)暗合。在风起云涌的春秋战国时代,齐鲁两个东方大国一直齐强鲁弱,“五霸”、“七雄”均有齐而无鲁,概因齐立国后更多地吸纳了莒文化。郝桂尧先生的这本书传递给读者的东西,远比某些教科书带给读者的知识更丰富、更鲜活。
地气充盈,情理一体,飞扬的文采为酒文化知识插上了翅膀。
文化是一种生活样式,它以习惯的方式在绵延不尽的时间里活着。《山东人的酒文化》之所以好读,一个重要原因是“接地气”,“地气”就是现实生活。研究和探讨酒文化,容易陷入因引经据典和考证、考据造成的枯涩,郝桂尧先生在旁征博引的同时,笔锋每每转入我们身边的人事和酒事。自己和酒的关系,同事朋友和酒的关系,地域经济和酒的关系,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酒无处不在。酒的故事、趣事,繁茂众多,任何一个读者在阅读此书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找到生活和酒的关系。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文化,“开门七件事”中虽然没有“酒”字,但除了大灾荒的年代,只要生活不是太过拮据,差不多家家都难以摆脱和酒联系。酒是一脉正在流淌着的文化流水,滋润着我们的生活,也时常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一些小麻烦。正是由于这一点,使郝先生的这本文化概念书气韵丰沛、意趣盎然,又以理性统领,哪个层面的读者阅读时也不会感到乏味。此外,本书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气韵丰沛,语言鲜活灵动,一些来自历史深处的古旧知识,因由变得酒一样养目怡心。
理性的文化立场和责任意识,使文本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
粮食的精魂,液态的火焰,酒是一个长生不老的矛盾体,里面包含积极性与消极性。酒在给国人生活增情添趣的同时,其负能量造成的后果,理应引起足够的警惕,郝先生在书中进行了理据充分的论述和诚恳的告诫。“暴饮”、“酗酒”是一种文化陋习,小到伤身、丧命,大到伤政、亡国,都写在数千年的酒文化史上。从再穷也要讲排场、死要面子活受罪,到无酒不成席,喝“大酒”、“喝花酒”,直到出现150万元一桌的宴席……豪华奢靡,腐败滋生。文化蒙羞,罪不在酒,追根溯源又和酒文化中的消极因素有关。本书绝非赶时应景之作,基于民族未来的发展,作者提出了“三风”倡议:西风、南风和新风。净化酒文化、优化酒文化,培育和建设先进的酒文化,这是理性的呼声,也是正确的文化立场和责任意识的显现。勤劳、节俭、高雅、创造,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保障。过犹不及,弘扬和传承包括酒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如同从木柴里提取真理:前进一步是火焰,前进两步是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