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间习俗 >习俗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腊月二十八指中国农历年十二月(又称腊月)二十八的俗称,是中国春节传统习俗之一。关于腊月二十八的民谣主要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根据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总之,各家各户都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的前奏。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
 

  日历传统来源

  腊月二十六、腊月二十七准备好了过年要吃的肉类,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在过去社会发展低下,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时,这也是因为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

  腊月二十八的各地习俗

  腊月二十八这天,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馍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这天才“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北京民间讲究,从初一到初五,不能动火蒸馒头、炒菜,因为其谐音听起来像争争吵吵。为了一年的幸福和美,人们就在年前把年后吃的食物提前准备好,到时只要馏馏就可以了。如今,外面卖的馒头花样繁多且价格不贵,所以平日自己发面蒸馍的人越来越少。但是,每到年关,很多人还是会按照老辈传下来的习惯,在腊月二十八这天发面,准备第二天蒸馒头。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腊月里,应着各种民风民俗,全国各地的人们差不多都在忙碌地准备中,而忙完了年的各项准备工作,人们就开始享受年的欢乐了。在春节七天长假里,举国上下沉浸在欢乐、祥和、吉庆的浓郁气氛中,人们尽情地休闲娱乐、迎春接福、探亲访友,其乐融融。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