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刺绣起源很早,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从早期出土的纺织品中,常可见到刺绣品,湖北省江陵出土战国晚期丝织品龙凤虎纹绣罗禅衣以精细的绣工,多种彩色丝绣出蟠龙飞凤,龙凤相蟠纹和龙凤虎纹,描绘出凤鸣虎啸的神奇画面,构图巧妙,色彩华丽,展示出我国在战国时期刺绣工艺的高度成就。图8.30 战国龙凤虎纹绣罗
汉代时刺绣用绢、罗作绣料,采用平针、锁绣、钉线绣等多种针法,针脚整洁,用简练的线表现各种形象,花纹瑰丽秀美,汉代刺绣纹样的主题,与丝织品、漆器图案相近。大体分为云气纹、动物纹、几何纹、文字图案等几类,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绣品有用锁绣法绣成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等许多种精美的绣品,其针法细致流畅,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都超过了锦。
三国时有用刺绣作地图的记载,唐代刺绣除大量用于丝绸服饰外,还广泛用于宗教内容的绣经绣像,发展了平绣的技法,还出现了比直针先进的“戗针”和“套针”,可以分层退晕,有表现色度推移、浓淡渐化的效果。
宋代时逐步形成刺绣准则,出现了模仿书画的绣品。朝廷曾设书院,召集绣工三百余人,制作人物花鸟、山水楼阁书画的刺绣作品因用针精巧,绣法纤密,被誉为神针。明人董其昌评论宋人刺绣,以为“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
元明两代刺绣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已可将人物故事题材刺绣于民间服装上,明清之际,民间刺绣艺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体系,先后产生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等四大名绣,各具独特风格,沿传至今,历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