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部民歌指的是织体结构形态为多声部形式的民间歌曲,中国的多声部民歌主要集中在壮、侗、布依、高山、毛南、提价、苗、彝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多数采用二声部形式,少部分为三声部和四声部艺术。
多声部民歌·潮尔道——蒙古族合声演唱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
潮尔道是一种历史久远的独特演唱形式,主要流传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部分地区。它大约起源于12世纪末13世纪初,明末清初达于鼎盛。潮尔道不仅在宫廷里演唱,在寺庙、民间饮宴和祭祀典礼等不同场合也广泛应用。
潮尔道是蒙古族别具一格的多声部音乐,表现为在旋律下方有持续低音声部,这种低音声部只能依附于高腔旋律而不能独立存在。演唱时由一位出色的长调歌手用高腔演唱婉转而跳跃的旋律,另有数名歌手用浑厚的喉音演唱低音部,在旋律下方构成持续低音。潮尔道采用宫、徵调式,旋律悠长,节奏自由,适于表现古代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