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艺术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它分布广泛,在河北、天津、山西、上海、河南、湖北、山西等地都有流传。虽然各地所用乐器不尽相同,但大都以锣、鼓、铙、钹等大音量打击乐器为主,节奏激越鲜明,演出场面壮观,艺术风格以气势磅礴、威武热烈见长,主要在各种民间吉庆、典礼场合演奏。
锣鼓艺术·汉沽飞镲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汉沽区
汉沽飞镲是天津沿海渔村一种综合性的民间广场艺术,它集民间音乐、舞蹈、武术于一体,主要流行于天津市汉沽区。汉沽飞镲大约产生于清代光绪初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飞镲单名叫“飞钹”,镲原是一种武器,汉沽人以打鱼为生,船上都备有飞镲,用以引诱鱼蟹入网。每次出海前各村老少都要打飞镲,祈祷亲人平安返航,后来这一行为逐渐发展成民间喜庆酬神活动。
汉沽飞镲原以四对镲、一面大鼓、两面大铙为演奏乐器,镲既是乐器又是舞蹈道具,还配有红绿色的绸带等饰品。耍镲有多种特殊技法,主要包括淴镲、镲缕、掏镲、怀镲、分镲等,表演与大鼓、大铙有机结合,在【吵子】、【幺二三】、【长量】、【进香】等鼓点中尽情舞耍。飞镲的表演动作包括老树盘根、插花盖顶、亮翅等,常用队形主要有“圆圈”、“二龙吐须”、“交插”、“穿裆”、“众星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