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非遗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端午节(罗店划龙船习俗、五常龙舟胜会、安海嗦啰嗹习俗)

日期:12-09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我要投稿|举报/反馈

端午节.jpg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等。“端”有“初”的意思,故“初五”称为“端五”。夏历(农历)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五月恰为午月,加上古人常将五日称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称“重午”。端午节习俗遍布全国各地,主要流行于广大汉族地区,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也有过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如纪念屈原投江、五月五日的毒日禁忌、越王勾践训练水师、纪念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等等,这些说法经过历代加工,与端午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一种节日习俗。

端午节的主要活动包括纪念历史人物、划龙舟、吃粽子、贴端午符剪纸、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包等避邪物及以兰汤沐浴等,此外还有斗草、击球、射柳等游戏。在这些活动中产生了一些相关的器具、制品及食品,其中以龙舟、粽子、五毒图、艾草菖蒲、钟馗画、张天师画、屈原像等最为常见。

随着社会的进步,端午节逐渐发展成为内容丰富的传统节日,获得了极强的生命力。在民间习俗史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端午节中的划龙舟、吃粽子习俗很好地保留至今并获得健康发展。有鉴于此,应对端午节的其他文化表现形式加以科学引导,使广大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罗店划龙船习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宝山区

明清以来,端午划龙船习俗在上海罗店镇一直十分盛行,留存至今,形成黄浦江流域最富地域特色的端午龙船遗风。

罗店系江南历史名镇,宋时犹为“江上芦花白,晚来潮声急”的渔村。罗店龙舟竞渡习俗始于明而盛于清,《宝山县续志》称:“五月五日以龙舟竞渡,罗店大场此风最盛。”《罗店镇志》记载:“里中归有龙舟五六号,旗仗鲜明,锦彩夺目,擅一邑之胜。”罗店端午划龙船活动保留了江南古老的民俗形态,这在祭祀仪式、船体装饰和水上表演几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划龙船以端午正日为始,通常进行五到七天,其中包含立竿、出龙、点睛、接龙、送标、旺盆等聚众共行的祭祀仪式,意在驱除“瘟疫病灾”,保佑一方水土洁净。

罗店龙船特色鲜明,久负盛名,在江浙沪端午竞渡活动中独树一帜。这种龙船的船体脱胎于罗店滩船,平底、昂首、翘尾,显得小巧玲珑,能在当地曲折狭小的河道中灵活行驶。龙头用整段樟木雕刻而成,呈现为“鳄嘴,虾眼,麒麟角,口含明珠,颚下长须飘拂,遍体鳞甲叠彩”的形象。彩旗上亦描绘有图案,“以象龙子,避蛟龙之害”。船首的“台角”本系真人童子表演,后为安全起见,改用彩塑人物代替。这些都是远古“披发文身”时代社会习俗的发展延伸。

清末至民国时期,罗店饱受战乱之苦,划龙船习俗被迫中断,就此一蹶不振。20世纪90年代,在当地各界人士的努力下,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得到恢复,现已成为罗店古镇的文化标志和团结地方民众的情感纽带。


端午节·五常龙舟胜会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五常龙舟胜会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五常街道在每年端午节举行的一项大型民俗活动,流传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清代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时看到当地赶集一样的龙船竞渡景象,欣然称之为“龙舟胜会”,这一名目就此传播开来,沿用至今。

每逢端午节,五常家家户户挂百草、吃“五黄”,自发组织龙舟胜会。五常龙舟胜会的特点是竞技巧、闹龙舟,重点突出一个“划”字,并不刻意强调以速度取胜。五常龙舟按装饰可分为满天幛、半天幛和赤膊龙船几种,满天幛、半天幛龙船属于观赏性龙船。赤膊龙船最多,它不装饰,只在船头竖一个龙头,下面用黏泥固定。端午节中午12点至下午3点,上百只来自十里八乡的各色龙舟在五常浜口汇集,四五百米长的一段河道上,锣鼓激扬,浪花四溅,各船划来窜往,你挤我拥,熙熙攘攘,惊险热闹。与此同时,岸边人山人海,万头攒动,呐喊声、喝彩声与水上此起彼伏的号子声遥相呼应,场面十分壮观。

龙舟胜会前后,五常当地还有“请龙王”、“谢龙王”、“喝龙船酒”等传统的民俗活动。端午日划完龙船“谢龙王”后,每个村老少齐聚一堂喝龙船酒并犒劳划手,显得热闹非凡。

五常龙舟胜会是江南水乡独特的民俗节庆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体现出很强的文化凝聚力。随着时代的演进,五常当地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村民们分散到各个农居点居住,很难聚集到一起。在此情势下,包括龙舟胜会在内的各种民俗仪式日趋简化,不断失去原来的特色,急需加强保护措施,防止古老的节日民俗逐渐失传。


端午节·安海嗦啰嗹习俗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晋江市

“嗦啰”又名“采莲”,是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人民祛病弭祸、祈求安康的一种民俗活动。“嗦啰嗹”安海源于中原地区的古老民俗,清初已十分盛行。清代中晚期,这一活动与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时间则改为每年的五月初五。现今“嗦啰嗹”在安海镇保留得十分完整,仍在民俗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嗦啰”举行时,人们抬出供奉的龙王头雕像,焚香叩拜,走街串巷。整个队伍以头戴清兵笠、手撑长杆艾旗的醉步汉子为前导,敲锣鼓、奏管弦的队伍两旁是肩挑生猪脚、草鞋和尿壶酒,手打破锣的“铺兵”及头包乌布、身着红衣红裤、手提鲜花篮、脚穿绣花鞋的男扮花婆。每到一家,旗手如醉似癫地冲入厅堂,挥动艾旗在梁间拂扫,高诵“龙神采莲来,兴旺大发财”等祝祷辞。男扮花婆走科步与旗手对舞一番后,向户主馈送鲜花,表示龙王神留下福禄吉祥,户主接过鲜花即回赠红包答谢。除此以外,这一天安海小镇的人家还要举行“煎饦补天”、结粽、门插松艾等活动。

“嗦啰”习俗对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这一民俗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巨大变革,一些颇有造诣的民间艺人因年迈退出活动,“嗦啰嗹”习俗后继乏人,亟待保护。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