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贵州省桐梓县安顺市西秀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纳雍县、剑河县、台江县、榕江县、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丹寨县
从古代到近代,苗族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迁徙,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民族文化。苗族文化最鲜明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其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其中又以苗族妇女的服饰最具代表性。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湘西苗族包含以“红苗”为主的二十多个支系,每一支系又包含若干亚支系,这就使得湘西苗族服饰显得格外多样,最终形成一型(湘西型)三式(花保式、凤凰式、吉泸式)的基本特征。湘西苗族服饰包括头帕、披肩、上衣、围腰、腰带、花带、裤、裙、绑腿、袜、鞋等,这些服饰上装饰有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等几百种富于幻想、寓意深刻的纹样。湘西苗族服饰以纺织、印染、刺绣、织锦、挑花、数纱、腊染、扎染等一套传统技艺制作,各种技艺均有独特的生产流程和加工方式。
居住在贵州省桐梓县南部海拔较高山区的苗族,为抵御当地严寒的冬季气候,上衣多采用对开襟样式,下面则穿着蜡染百褶裙和挑花围裙,袖子再套上挑花袖筒,小腿裹多层挑花绑腿。苗族妇女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的色彩是她们生活中选择取舍的素材,应将这些色彩穿在身上,形成一种源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美。
贵州省安顺县西秀区境内的苗族服饰较常见的有四种:一是妇女头戴半月形红木梳,头发绕髻盘于木梳上,外绕银链,上衣两襟交叉相合,下身着长裙,以麻带或锦带系腰,围裙多用蜡染或刺绣镶边;二是妇女绾髻,外围青色蜡染镶边布,折成尖顶,服饰多用青黛色,配以各色花边装饰,衣襟有两道白色花边,节庆时花边换用鲜艳的彩色边,上面用绣、染等方法制出各类花鸟图案,下身着百褶裙,裙长过膝,裙脚饰有花边,小腿裹青布带;三是妇女用一根绑上小木梳的竹片斜插于发髻,再将剩余的长发加上假发绕在木梳上,衣服为斜开对襟短衫,一般为青、蓝、黛色,袖口及领镶花边,喜庆或其他节庆日则着彩色衣,多为红色,裙长到脚跟,青蓝或青白相间,配以织锦系腰、白色围裙;四是妇女绾髻,用蜡染布作拱桥形外饰,额上插银簪,上身穿斜开襟短衣,袖、领用花布缀边,下身着青白或蓝白相间的蜡染百褶裙,腰系花带围裙。
安顺关岭苗族服饰是操川、黔、滇方言的苗族较有代表性的服饰,主要集中在贵州省关岭县的顶云、关索、花江等苗族聚居区,关岭周边的晴隆、兴仁、安龙、镇宁等县也有流传。关岭苗族服饰分衣裙和头饰两个部分,在其衣裙中,上衣的领扁、坎肩和衣袖上的三条大小不一、图纹各异的刺绣图案象征苗族的故土黄河、长江和沅江,内中不同的几何图形代表三大流域内纵横交错的阡陌田园。裙子中央的大型图案象征心手相连的苗族同胞,上衣前胸和后背呈长方形的大型彩色刺绣图案中,不同的花纹分别表示太阳、星星、鲜花等。围腰上三条垂直呈“川”字形的绣花图案则分别代表苗族语言的三大方言。安顺苗族头饰较为讲究,已婚妇女将头发从太阳穴梳挽髻扭成圆柱形,从左向右盘在右耳上方,而后插上红绿花色的牛角形木梳;未婚姑娘的头饰则将头发从前额向正前方分梳,再以碎发搓成的发线与头发一起编成一股发辫,从左到右盘旋在头部,留下辫尾分成须状垂于右耳上端。
贵州纳雍箐苗服饰是所有苗族支系中服饰保存最完整的一支,其头饰插在盘成“v”状、形似牛角的高髻上。据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触人,人不能向”,纳雍箐苗头饰即具有“髽首”、“触角”等“族徽”标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纳雍全刺绣服饰工艺技巧精湛、制作流程古朴,堪称苗族服饰中的精品。
由于苗族不同支系的文化背景、居住环境和通婚范围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服饰文化圈,贵州剑河苗族服饰即其中之一。它分布于县境内的十个乡镇,有十二大类,近百种款式,单是刺绣就有二十多种,针法手法形式多样。剑河苗族服饰图案造型丰富多彩、古朴神秘,布局奇特,构图丰满严谨,形象主次分明,色彩装饰对比强烈,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贵州台江的苗族服饰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造型古朴神秘、色彩配制大胆奇巧而闻名海内外,按苗族当地方言划分,其类型包括方你型、方纠型、方白型、方秀型、方南型、方翁型、方厘型、八香型、翁芒型九大类,共有款式百余种。台江苗族服饰的刺绣针法多样,主要包括平绣、锦上绣、破线绣、辫绣、盘绣等二十多种。其构图有对称式、左右式、中心式等样式,艺术上体现变异、夸张的特点,思想性较强,主次分明,一幅构图就是一个故事,被史学家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摆贝苗族服饰“百鸟衣羽毛裙”独具一格,是贵州榕江县苗族服饰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其衣裙图案以百鸟造型为主体,龙、凤形象穿插其间,反映了这一苗族支系对鸟图腾的崇拜。衣襟、衣袖、围腰裙子、下摆等方位则布满其他图案,主要有鱼、虾、石蚌、蜘蛛、蛇、链子、花树及山川河流等。服饰制作需经过滚、轧、揉、舂捶等多道工序,在此过程中交替使用蜡染、织花、刺绣等多种工艺,整个制作细腻而富有创意,显示出一定的民族地域性。
梭戛箐苗服饰的色彩表现十分突出,以手工技艺为主制作的彩色蜡染和挑花刺绣两种服饰均采用天然原材料。梭戛箐苗彩色服饰(主要是女装)中保存着许多古老的文化风俗信息,独特的图案、线条和种种表意、象征符号成为箐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省丹寨县位于云贵高原南缘的斜坡地带,这里的多民族聚居山区以苗族嘎闹支系为主体,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使生活和劳作在这里的苗族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将现在能收集到的古老服饰进行对比,发现七个亚族群古装的差别十分微小,其中最能保持原貌的是“雅灰型”的百鸟衣。经过发展,各亚族群服饰的区别日益增大,但仍有一个共同点,即竭尽其能地以刺绣或蜡染技艺展示苗族嘎闹支系所崇拜的鸟图腾,将鸟纹表现得淋漓尽致。对鸟的极度崇拜造就了苗族嘎闹支系服饰的艺术魅力,“百鸟衣”、“锦鸡服”、“蜡染古装”等服饰集中体现了鸟崇拜的族群意识,成为嘎闹支系重要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