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
查玛原是藏传佛教为了弘扬佛法、传播教义、坚定信念、阻止邪恶诱惑而举行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后逐渐演变成一种包含舞蹈、音乐、诗歌、美术、油塑、木偶等的综合性宗教艺术。它随着宗喀巴所创建的黄教传入内蒙古,在内蒙古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查玛有跳、唱、念、打等动作。先由徒弟喇嘛根据佛经的道理创作,经活佛、高僧们审定后,才能公开跳。“查玛本”是查玛的首舞。查玛穿金戴盔,手执多种兵器,以“九九八十一”的作战动作来表现查玛的武功,带有浓厚的战斗气息和英雄气势。然后跳兽禽舞、凤舞等拟兽禽类动作和生活情态的舞蹈段落,最后再跳带有祭祀送鬼仪式的一种综合性舞,以脚踢、踏、腾、跳、跺等动作,舞出各种清脆、复杂的节奏。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绝大多数的寺庙每年都会由喇嘛跳一次查玛,其表现形式包括“经堂查玛”、“米拉查玛”和“广场查玛”三种,广场查玛舞蹈性强,程式固定,动作规范,参与人数众多,因而流传较为普遍。查玛一般由13—15个舞蹈段落构成,在内蒙古地区,以广宗寺、乌审召、镶黄旗的查玛最具代表性。其中广宗寺查玛系由阿拉善广宗寺第一代活佛罗桑图登加措所编创,主要流传于阿拉善地区的各大小寺庙,表演目的在于祛灾除祸,保佑生灵平安,祈祷世间安康吉祥。
广宗寺查玛共有14个舞段,跳完需60分钟,整场舞蹈以圆圈为线完成。它大致分为赞颂舞、欢乐舞、鸟兽舞三种舞形,其中的36个查玛神由36人扮演。舞蹈者有严格的出场顺序及各自固定的位置和动作,不得违反。查玛乐队由15人组成,其中迎神乐演奏5人,定位伴奏10人。演奏中方法灵活,变化明显。乐队所用主要乐器包括法鼓2面,苍(钹)2副,法号2只,甘登2只,毕西古尔4只。
广宗寺查玛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对蒙古族舞蹈、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具有宗教学、民俗学、艺术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从1778年到1960年的两百多年间,广宗寺查玛在阿拉善各大寺庙从未间断,造就了一批查玛大师。目前,掌握查玛的大师已所剩无几,这项综合性的民间原始宗教艺术濒临失传,亟原始待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