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间习俗 >习俗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妙手生花的苏绣技艺传承人

    每天6点半起床,8点10分拎着饭盒出门上班,中午随便吃一餐饭,下午5点下班……这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蒋雪英雷打不动的作息时间表。除了在绣坊上班,她还要定期到苏州技师学院、苏州市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讲课,其工作强度丝毫不亚于年轻的上班族。而谁又能想到,这位忙碌的老人今年已经83岁了。 

    从小织就绣娘梦

    1933年,蒋雪英出生于苏州市吴县卫湖乡(现胥口乡)蒋墩村。从小在“家家户户加绣绷”环境之中长大的蒋雪英,6岁就开始跟着母亲学刺绣,帮大人穿针引线、劈线、理乱线,绣树干、山石。10岁时,母亲病故,她就跟着擅长刺绣的堂姐蒋传根学绣梗叶。13岁时,她就已经逐渐掌握了接针、辅针、套针、鸡毛针等传统刺绣针法。因为心灵手巧,蒋雪英绣出来的枕套、背面、鞋头花很受欢迎。 

    1953年,时任胥口乡妇女主任的蒋雪英进了刺绣培训班,1955年,她调入苏州市工艺美术刺绣生产合作社,即今苏州刺绣研究所,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刺绣教师等职,后担任胥口镇刺绣发放站站长,又调入吴县刺绣总厂,一干就是30年。 

    用腰带架起中日文化交流桥梁

    进入吴县刺绣总厂后,蒋雪英从上海接来了日本和服腰带的试样任务。当时,吴县刺绣总厂的主打产品是生产任务充足的抽纱绣花台布,接来和服腰带试样任务后,议论声四起,“绣制成千上万块台布只需一个花样,而绣制和服腰带一件一个花样,纯粹是自找麻烦”。面对非议,蒋雪英坚信多开发一个产品,工厂就多一个发展机遇。于是,她力排众议,从确定色彩、估工报价到安排生产独自完成,并最终以70%的试样选中率承接了上海外贸公司大部分和服腰带定单,从此开拓了日本市场。 

    为了绣好和服腰带,蒋雪英根据不同图案,灵活采用不同针法,在中国传统针法的基础上,将和服腰带的日本生产工艺与苏绣传统绣法巧妙融合,移植了20多种日本针法,如匹田绣、管绣、带子针、刺子绣、盘线绣、押绣、竹屋町、穿泊绣等。在绣制《云龙图》时,蒋雪英认为采用打籽针法更能体现龙吞云吐雾的神韵,于是大胆地将打籽与打滴针法虚实结合,运用粗细线绒、滴针,使籽由大到小、由密到稀,打籽粗的是一根半线,而最细的滴针用线只有一根线的1/32,丝线由粗到细再过渡到虚针,渐渐变虚,使得绣出的图案活灵活现。 

    凭着对和服腰带艺术的独到理念,蒋雪英设计刺绣的和服腰带在日本大受欢迎,人们都以拥有一件精美华贵的苏绣和服腰带为荣。而蒋雪英也以和服腰带为媒介,43次赴日本传艺,使日本人认识了精深高雅的苏绣艺术。为此,日本还专门成立了“苏州刺绣研究会”,参与苏绣在日本市场的策划、展销。 

    薪火相传,只为弘扬优秀民间文化

    民间技艺从业者青黄不接是社会普遍现状,蒋雪英也为此焦虑。于是,培养年轻人成了她晚年的重要工作。2009年4月,她接过苏州技师学院传统工艺技术传承刺绣专业企业教学咨询官证书,每星期在这里上3天课。 

    2011年,蒋雪英又被苏州市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聘请为姑苏吴文化传统工艺技术刺绣课指导教师。初一、初二女生自愿报名兴趣班,每个星期上课,她亲自授课,浅显易懂地介绍苏州的传统工艺、刺绣的应用,讲授刺绣的基本针法, 

    2015年底,蒋雪英潜心整理苏绣各种针法,将24个图案38种针法及其名称绣制在一幅布料上,交给中国丝绸档案馆作为资料。她又指导徒弟绣制了多幅同样的针法集锦,作为苏州技师学院学生的针法入门教案,继而教授学生把诸多针法灵活运用到作品中,如画稿山茶寿带的针法运用等。每位学生作品完成,她都要用娟秀的字体工工整整地写作品赏析,画稿、针法、丝线颜色、绣技等点评细致,交给学校,张贴在展示的绣品旁,以供观摩。 

    “我希望政府能够多关心老艺人,让我们这些工艺美术大师集中精力致力于传统民间艺术创新。社会应该把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惟有如此,才能弘扬优秀民间文化传统,民间艺术才能走向世界。”说到苏绣的将来,蒋雪英的话语中充满了期盼。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