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传统服饰 >古代服饰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读《文史知识》2009年第12期曾根奎《“独上兰舟”为何要“轻解罗裳”》一文,觉得很有意思。其实问题简单之极,即裳是裙的古称。刘熙《释名·释衣服》“凡服,上曰衣”,“下曰裳”;《急就篇》卷2“袍襦表里曲领裙”,颜师古注:“裙即裳也。”裳的名称,后世长久使用于正史的舆服志中,多用于叙述沿袭古制的各种礼服制度。此外它便只是裙的雅称,因此“轻解罗裳”中的“罗裳”,无疑是指罗裙。
   
    两宋女子的基本妆束,上有抹胸、衫子、背子和大衣。二、三两项为窄袖,末一项亦称“鹤袖”或“大袖”,为礼服之属。下则裤、袜与裙。袜有长袎短袎之别,裤有开裆合裆之分,因此合裆裤又别有“裆袴”之名。开裆裤的制作,是在两个裤腿的内侧加一个三角形的小裆,裆以上至裤腰不缝,裤腰两边缝缀一对系带,在中间系结。合裆裤却是在裤腿两侧开衩直到裤腰,于腰间一侧缀带系结。此外则为裙。以福州浮苍山南宋黄昇墓出土的衣装为例,可知裤的长短平均在八十五厘米上下,裙长平均在八十厘米到九十厘米之间(福建省博物馆《福州南宋黄癉墓》,文物出版社,1982,62—63、70—71页;墓葬时代为淳祐年间)。位于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曾在两年前举办过一个展览,题作“云想衣裳———六位女子的衣橱故事”,是以一种直观的方式讲述由南宋至民初的女装变化。其中的第一题为“南宋周氏的‘薄罗衫子薄罗裙’”,即以江西德安南宋咸淳十年周氏墓出土衣装为例,以见当日女子服饰之一般。展品有素罗背子一,折枝花鸟纹亮地纱裙一(图1,本文插图均见封二),杂宝花罗裆裤一(图2),长袎袜一(图3),又罗鞋一双(图4)。纱裙长91.5厘米,腰围49厘米,罗裤长79厘米。裙与裤均在腰间缝制一对系带。周氏墓与黄昇墓的时代相去不远,出土服饰的式样也很相近。“瑟瑟罗裙金线缕,轻透鹅黄香画袴”(顾夐《应天长》),下着裤,其外系裙,在“花间”词人的笔下已是情景如画,两宋则以保存完好的实例可以使我们对此更加觑得真切。

    那么再来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因为裙的尺寸稍长于裤,“独上兰舟”之际,把系裙的带子轻轻一拉,解下罗裙即得轻巧登舟之便,这里的情景应可了然。

    顺便提及这时候的女子上衣。女装由唐至宋为一变。南宋尤其喜欢轻薄的纱罗,缠了足的女子很少再有唐代的马上英姿,却多是“斗薄只贪腰细柳”(宋徽宗《宣和宫词》)、“薄纱衫子轻笼玉,削玉身材瘦怯风”(赵长卿《鹧鸪天》)。束身的对襟衫子不施纽带,着时两襟微开,露出里衣和长长的粉颈,时称“不制衿”(岳珂《桯史》卷5“宣和服妖”条:宣和之季,“妇人便服不施衿纽,束身短制,谓之不制衿”),即如河南偃师宋墓画像砖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招凉仕女图》中的女子(图5),而作为内衣的抹胸不妨露出来,且抹胸上方的开口很低。因此我们会读到这样一首诗———《谢曹中甫惠著色山水抹胸》:

曹郎富天巧,发思绮纨间。规模宝月团,浅淡分眉山。
丹青缀锦树,金碧罗烟鬟。炉峰香自涌,楚云杳难攀。
政宜林下风,妙想非人寰。飘萧河官步,罗抹陵九关。
我家老孟光,刻画非妖娴。绣凤褐颠倒,锦鲸弃榛菅。
忍将漫汗泽,败此修连娟。缄藏寄书篆,晓梦生斓斑。

   作者陈克,字子高,号赤城居士,系由北宋入南宋。手绘山水抹胸颇有幽丽清奇之致,自然是为着它的可以彰显,而抹胸竟又可以成为赠物,并且是以自己的手工制作赠给对方的妻子。可见宋代女装虽然已经没有唐代的开放,但也未曾受到太大的束缚。或曰“程朱理学影响下服饰趋于拘谨和质朴”,其实“理学”之种种,当日尚远未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