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许多传统文化,而在这些文化中,老祖宗的规矩可以说是精华之一。这些规则反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看似受约束,但事实上它们教会了我们尊重和礼仪。
一、筷子的使用
筷子作为中国独特的餐具,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由于时间长久,筷子的使用有了更多的规矩。
1. 不能讲筷子竖插在饭碗上
我们小的时候要是把筷子插在饭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受到父母的训斥。这是因为在古代,只有在祭祀祖先时才会将筷子插入饭碗中。直到今天,将筷子插在饭碗上还是很忌讳的。
2.不能用筷子敲碗
在吃饭的时候,不要随意的用筷子敲碗,这样会很惹人嫌。过去,乞丐乞讨食物时,他们会用筷子敲饭碗,以便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在当今社会,虽然乞丐已经很少了,但是吃饭的时候最好还是不要敲击饭碗,惹人嫌不说寓意还不好。
3.不同是事情用不同的筷子
筷子有很多种材质,颜色也是五颜六色的,其它颜色除外,红色和白色的筷子使用要注意。如果家里办白事,筷子就一定要用白色的,如果用红色的筷子,那是对逝者的不尊敬。相反,如果家里办喜事,就要使用红色的筷子,寓意红红火火,这个时候就不能用白色筷子了。
二、居家礼仪
中国人特别重视规矩,因为规矩就是教养。无论一个人的教养是好是坏,首先要看的是他的行为和举止是否得体。一个有着良好教养的人往往能赢得他人的认可和青睐。
1.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站有站像,坐有坐像,这是一个人最好是外在形象。新兵入伍的时候,首先训练的就是军姿,如果站都站不稳,还有什么形象可言。在家里亦是如此。站的直了,坐的正了,别人才会注意到你。相反,如果你总是歪歪扭扭的,别人也就不会多看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