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预示夏天的到来,天气将逐渐炎热。“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在民间,有着许多源远流长的传统立夏习俗。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等一系列习俗,寓意消灾祈福。
“称人”以验肥瘦 流行斗蛋游戏
围绕立夏,民间也衍生出不少有趣习俗。立夏“称人”就是其中之一。
夏天到来后,由于气候炎热等原因,人们容易不思饮食,体重多少都会下降。“称人”就是在立夏日用秤给人们称体重,主要是老人和小孩。
然后,等夏天过去再称一次体重,和之前的体重做对比,借此分辨健康情况,好及时调理身体。
此外,民间还有“斗蛋”游戏。立夏节时,大人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煮熟的鸡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着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
由于人们在夏天容易出现嗜睡、精神不振等情况,俗称“疰夏”,人们会给孩子拴上“疰夏绳”:用五色丝线系在小孩的手腕等处,以求消暑。这同样表达了人们祈福消灾的美好愿望。
立夏传统食物
1、五色饭
顾名思义,用红豆、黄豆等具有五种颜色的豆类混上米同蒸,熟后可食。高巍解释,五色饭的寓意源自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五色意即使五行达到平衡,给人们精神上的鼓励。
2、糯米团
很多地方在立夏之日有吃立夏糯米团子这种习俗,先把糯米粉揉成团,搓成汤圆大小,然后下锅煮,放上白糖。立夏团子油油的,香香的,馅是红糖,甜甜的,不腻人。
3、立夏蛋
“立夏蛋”用野生茶叶或者香料煮,一盏灯的功夫茶叶蛋就煮熟了,满屋都是茶叶蛋香喷喷的味道,吃起来香的很。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缺乏、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
4、吃地三鲜
有些地方立夏之日吃地三鲜,此地三鲜非东北那边的彼地三鲜(茄子、土豆和青椒),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
5、立夏茶
在我国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在立夏的那一天,妇女们要聚集七家的茶叶,共同烹饮,说是立夏饮了七家茶,可以保证整个夏天不会犯困。
6、立夏羹
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俗话说“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tuo),一脚跨过河”。
7、面食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8、乌米饭
乌米饭取乌饭叶子(又名精青叶)挤汁浸糯米蒸饭而成。据说,立夏吃乌米饭,不会疰夏,能祛风败毒,乌蚊子不敢叮咬。
9、鼎边糊
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做夏”吃鼎边糊,缅怀民族英雄,也有着爱国主义的内涵。
10、立夏馍
河南民间相传,吃立夏馍可防热抗暑,消夏除灾,不然就要苦夏,生赖多病。
11、扒糕
老北京人立夏时还要吃扒糕。扒糕的颜色虽不好看,但很多老北京人仍钟情于扒糕。主要是因为扒糕的原料“荞麦”有很大的营养价值。据《本草纲目》中说荞麦“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作饭食,压丹食毒,甚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