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桂婷

学习礼仪必要性

《论语》:不学礼,无以立。《左传》: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什么是礼仪?
礼仪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从应用的角度说,礼仪是在与人交往特别是初次交往过程中,体现对交往对象的尊重和自我行为约束的具体过程和方式:仪容、微笑、鞠躬、握手、拜访、接待、宴请、融洽的沟通、座次的安排……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道德修养和社会价值观。
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台湾作家柏杨20年前在《丑陋的中国人》中写道:“人类是一种会笑的动物,但中国的女护士、女车掌和女店员是例外。当你进店之时,活像一头猫撞进了老鼠窝,小眼睛全充满了敌意地望着你,如你索物,则先打量你的衣服,然后告曰:‘贵得很。’”现在看来,这种状况似乎并没有多大改变。
很多人为何“无礼”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度。唐宋以前,中华文化是优雅的代名词,中国是礼仪输出国。史载中国商人到东南亚去,被看作来自礼仪之邦的人上人,甚至免费食宿。日本和朝鲜对中华文化的模仿亦步亦趋。
明朝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多,游民越来越多,社会问题无法在家族内部解决,游民们组成秘密教门、会党、行帮、商帮等“江湖组织”,社会生活日益粗俗化、江湖化。
近现代中国不只一次发生的旨在与传统思想文化“决裂”的政治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无视道德礼仪教育的巨大作用,是造成包括道德水准下降、礼仪行为失范在内的种种落后现象的重要原因。
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的冲突。就如农村人不适应城市交通规则、随地吐痰、大声说话、赤膊一样。在田野上长大的人如同自然之子,自由自在,与物相融。但在城市,高度集中的陌生人群就不得不被各种复杂的规则所限制。
特权思想残存。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时至今天还有特权思想作怪。凡事都“我和……很熟”。有时监管的不到位,导致处罚操作不公、欠透明,也让一些人产生了“对我不公平”的思想,于是表现在行为上就“能争就争”。
还有功利思想作怪。功利思想,就是只图眼前的、个人利益,礼仪行为只是走过场、做表面。比如家长、学校认为学生只要成绩好就万事ok,礼不礼貌也不影响升学;服务人员只要让客户买单、天天有账进就行,服务品牌那是看不见摸不着、太长远的事;窗口单位面对领导或督查时既规范又高标准,事后就另当别论……
某些硬件设施跟不上、不够人性化也是原因。比如有些公共场所设置的垃圾筒实在太少,让人拿着垃圾找不到处理的地方,一部分“立场不坚定”的只好顺手处理了事。还有公共洗手间,很多公共场所非常不容易找到,成年人还好“容忍”,但如果是小孩,家长往往也只好让其“就地解决”了。
现代人急需提升礼仪修养……
仓廪实而知礼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文明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与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如何体现自己有礼、有节、有度的修养和风度,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思考。
拥有礼仪意识和掌握更多的礼仪知识,从某种程度说已经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成为参与激烈竞争的附加值,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所以,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