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芋头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很有很多的饮食习俗,吃芋头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饮食习俗。

中秋食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八月十五还被民间称为人节。莱阳一般是早上吃芋头,叫尝鲜。这个时候芋头还不是最佳的收获时节,但由于芋头有“余头”的谐音,人们为了讨个彩头,希望好日子有富余,所以都是要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刨点芋头尝尝鲜的。

据了解,芋头性平,几乎人人都适合食用,益胃健脾、补中益气,能很好地缓解食欲不振、浑身无力,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特别适合体弱者。同时,它有助于保持肌肤弹性、延缓衰老。

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中秋节吃芋头是源远流长的一项习俗,但各地人们在中秋节吃芋头的含义却各有不同。

据传,西汉末年刘秀起兵时,一次被王莽重兵包围在山上。几天后,粮草用尽,士兵们饥饿不堪,眼看就要遭到灭顶之危。这时王莽又发起了火攻,满山燃起了熊熊大火。在这危急之际,突然下起大雨,山火被大雨浇灭了。雨后天晴,在刚刚烧过的泥土中散发着阵阵香味,士兵们拨开刚刚烧过的草灰一看,原来竟是烧熟了的芋头。士兵们已经饥肠辘辘,便挖出烧熟的芋头,美美地饱食了一顿。肚子喂饱后,士气也顿时振奋了起来。刘秀见状,抓住战机。下令突围杀下山去,最后转危为安,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由于这天正是八月十五。汉光武帝为了纪念这个胜利,下令每逢中秋节全军都要设宴大吃芋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演变为民俗。并流传到我们家乡。日久天长,芋头便成了家乡中秋佳节的必食佳蔬了。

由此观之,此俗颇有历史来源,与历史人物刘秀、汉光武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芋头”在人们眼里是很普通很平常的农家之蔬,粮、蔬集于一身,营养丰富,治病健体,可烹制成各种美食,的确是美味佳蔬。它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块茎,原产我国和印度。古时,随着原始马来族的迁移,由印度传到了澳大利亚和太平洋诸岛。芋在我国的种植有很长的历史。《史记》《汉书》《尔雅》等古籍都有记载。到了公元560年,《齐民要术》中,已经记载我国当时芋头有15个品种。芋头吃法既简单又多样,可煨可炸,可蒸可煮,可甜可咸。我所吃过的两款芋头美食风味别具。一款是“葱油芋艿”:将芋头洗净、蒸熟,去皮,切成片或滚刀块,再用水冲一下,然后用葱花炒熟即可。其味香糯可口。另一款是“椒盐芋艿”:将芋头片炸熟,蘸椒盐吃。既可佐酒又可下饭。其味又香又滑。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芋头含蛋白质、淀粉、脂类、钙、磷、铁和丰富的维生素,很适合老幼、胃弱、恢复期病人食用。据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记载:其性平味甘辛,入肠、胃二经,可调中补虚、开胃、消疠散结,主治中气不足,瘰疠、肿毒、腹中癖块等。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