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林林

回族,有人口8602978人,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云南、山东也有不少聚居区。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其先民主要是13世纪蒙古人3次西征后大批东迁的“回回”人,以及远在唐宋时期侨居中国东南沿海的穆斯林“蕃客”,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并吸收了汉、蒙古、维吾尔族等生活习俗,逐渐形成了回回民族。

汉语为回族的共同语言,在日常交往及宗教活动中,回族保留了一些阿位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在边疆民族地区,回族人民还经常使用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

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在内地,回族主要与汉族杂居;在边疆,回族主要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大都分布于水陆交通线上,因此经济文化较为发达。

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体现在头饰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无沿小圆帽。妇女多戴盖头,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少女及新婚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回族还擅经商,尤以经营饮食业突出。

清真寺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阿位伯语称作“麦斯吉德”(意大利拜安拉的场所)。清真寺基本上建在回族聚居区,体现了回族人“围寺而居”的特点。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亦是回族建筑艺术的代表。

中国回族地区倒底有多少清真寺?具体数字尚难统计。一般凡回民聚居区都有清真寺,有的百人之村,因教派不同,自然就有两座清真寺并存。在回民数量较多的大中城市都有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清真寺:如北京的牛街清真寺,西安华觉寺,广州怀圣寺,杭州真教寺,泉州圣友寺,南京净觉寺,郑州清真寺,银川南门清真寺,西宁东关清真寺……

回族清真寺一般可分为宫院型(即四周围墙、走廊)或圆顶型(屋顶为圆拱型)两大类,都以其庄严、神圣、肃穆、幽静为总的审美特征。均由礼拜大殿、讲经堂、宣礼楼、学房和沐浴室几大部分组成,礼拜大殿为其主体建筑。早期的回族清真寺多圆顶式,即阿拉伯式。明代以后的回族清真寺多是以木结构为主的中国古代宫殿式的建筑,布局多为四合院形式。

同心清真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是一座把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和伊斯兰教木刻砖雕装饰艺术溶为一体的清真寺建筑。它位于同心废城西北角高地,建寺约有400多年的历史。清同治年间该寺曾受破坏,光绪年间重修。同心清真寺的礼拜大殿建造在一高大的砖砌台基上,坐西向东,气势宏伟,可容纳七八百人同时做礼拜。

点击查看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