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从少年时背诵的《核舟记》,到如今人手一只的手串,精妙绝伦的核雕,近些年来又重拾旧梦,在那方寸之间,一刀一刻的功夫,成就了巧夺天工的美。将一只普通的植物种子,化腐朽为神奇,变俗物为艺术。虽然长不成大树,却盛开出艺苑奇葩,结出累累硕果。

核上兴雕刻

不知从何时起,进入了全民手串的时代,手腕和颈项之上形形色色。无论是黄花梨、紫檀、沉香、崖柏,还是菩提、南红、蜜蜡、砗磲,大多还是材质优先,看质地,品色泽。而唯独核雕的手串挂件,注重的是那巧夺天工的雕刻功夫!

核雕是运用微型雕刻的技法,将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江苏苏州和扬州、山东潍坊、广东、浙江、河北石家庄、辽宁等地均有核雕,且各具特色。作为流行了数百年的民俗工艺,核雕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即使素珠再漂亮,正宗的核雕仍然是以雕刻见长。早期民间多以桃核雕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用,以山东的潍坊核雕为代表。明清时期,江浙一带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奇珍,将核雕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文人清玩。“凡文人必手持折扇,有折扇必有核雕扇坠”,因此苏州核雕渐兴。

方寸天地宽

核雕体现了微雕的高超,工艺精湛而玲珑多巧。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明清时期名家辈出,例如我们熟悉的《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王叔远所雕的小船上有五人、八窗、三十四个字。今天的核舟也是承前启后,当代河北省级工艺大师杨洪武,用时5个多月精心刻制了一枚题为“南湖红船”:共刻核舟2、人物12人、小窗10扇、舱室4、壶2、杯皿2、书籍文件5、橹、炉、小桌各1、链环1条、文字128字,此外12人中有5人还佩带了眼镜,可谓精巧绝伦。

清末民初也出现了不少核雕名家,杨芝山的核桃雕“西园雅集图记”技艺精绝,都桂兰的核雕还被周恩来总理1955年出访时作为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民国时期,苏州太湖边上的舟山村核雕逐渐兴起。上世纪三十年代,舟山村出了一代核雕高手殷根福,开创苏州核雕新局面。如今的舟山村,家家户户都在制作核雕,从业人数达五六百人。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