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中华民族 >满族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努尔哈赤是怎样提高势力?努尔哈赤与女真的关系

作者:姜和

努尔哈赤起兵初期曾住在波勒密城(今新宾镇网户村北砬背山城)。该城位于赫图阿拉城东北5公里许苏克素护河大转变处北岸网户村后山上,高出平地约30米左右。山城西侧与南端是陡崖,东南面是陡坡,西北部连接更高的山体,西侧崖下是由北而南流的章就河(今网户河)。该城距六祖之一的章甲城约3.5公里。这个小山城的西南可望及赫图阿拉城及呼兰只天灾,规模狭小,建置简陋,实则是个小山寨。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努尔哈赤在战火硝烟中,登上王位的宝座,在建州的佛阿拉“自中称王”。

佛阿拉几经兴废。原来称建州“老营”,福满之后已经废弃。在努尔哈赤兴后5年后,初步站稳了脚跟,为了巩固胜利成果,进一步招服女真各部人了,他在这块废墟上重新筑起城池。

佛阿拉城,又称为呼兰只天灾,因为它坐落在呼兰哈达(新宾设法陵烟筒山)脚下。城的规模不大,是个方城。史书上记载的是“外城周十里,内城周二马场许”,所谓“二马场许”大约2.5公里左右。城墙是用石头和土以及圆木砌成。城内大约住300户左右,这些人都是女真的各级首领。城内有两个大院特别显眼,一个是努尔哈赤的住宅,一个是他弟弟舒尔哈赤的住宅。努尔哈赤住宅大院又分东西两院,东院有房屋6栋,共20几间,砖墙瓦顶,也有草顶的。这里是接待客人或者开会的地方。西院有房屋9栋,30多间,院中有神殿、阁台和楼宇。楼宇为3层建筑,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物,是努尔哈赤办公的地方。努尔哈赤在这里曾经指挥千军万马,最终统一了女真各部,给后金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佛阿拉城残址还在,一些游客和考古人员经常到这里游览和考察。

这年的六月二十四,努尔哈赤在佛阿拉城正式宣布定国政,申令诸部:“凡是有作乱、盗窃欺诈等行为的,严行禁止。”从此,在女真各部始有法制条令。努尔哈赤自称为“女真国淑勒贝勒”。佛阿拉王朝的建议,在明代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女真人已经渡过了原始的氏族社会,跨进了文明的新时代,建州奴隶主作为一个新兴的阶级集团登上了政治历史的舞台。努尔哈赤成为女真社会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代表和奴隶主专政的第一位君王。

俗语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努尔哈赤势力迅速增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3位女真大首领的归附。随着建州统一战争的日益发展和地域的不断扩大,淑勒贝勒的影响扩大到女真各部,诸部落相继归附。

苏完部长索尔果,率领军民500户来投,他的儿子费英东文武兼备,是一个难得的将才。栋鄂部部长克辙的孙子何和理,袭其你额勒吉为部长。他沉稳干练,有勇有谋,努尔哈赤以长女许配给他为妻,招为额附。雅尔古部长扈拉瑚率领儿子扈尔汉投靠努尔哈赤。扈尔汉虎气十足,英武孝顺,被努尔哈赤收为养子。3位大首领加入努尔哈赤队伍后,建州兵势大振。

“古出”的力理也是不可忽视的。“古出”是明代女真社会中的一种特殊力量。古出的本意是朋友,又指那些与部落酋长结为特殊关系的社会成员,他们不是家族成员,而是高级家奴。他们投依主人,平时与主人同居,随主出行。当酋长家族内部因利害关系而产生裂痕时,“古出”不是按次序帮助家族其他成员,而是效忠主人,较族人更为亲密。努尔哈赤家中有多名“古出”,最著名的是安费扬古和额亦都。安费扬古,觉尔察氏,住觉尔察城附近的瑚济寨,早在其父完布禄时,就已成努尔哈赤家的属人。额亦都,钮祜禄氏,世居长白山,后随祖父阿陵阿移居英额峪。幼时,父母为仇家所杀,13岁时,拔刀杀死仇人后,逃奔苏克素护河部嘉木瑚寨主穆通阿姑父家,后投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起兵后时,安费扬古、额亦都皆预其役。努尔哈赤建国后,把创业时期的“古出”比作“一无所有时得到的铁”,认为他们的价值非常珍贵。

在努尔哈赤崛起的道路上,额亦都、安费扬古、费英东、何和礼、扈尔汉这5位忠心耿耿、勇若猛虎的追随者,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后,但成为辅佐汗王执政的5大臣,如若股肱。

“打虎新兄弟,上阵父子兵”。尽管在努尔哈赤家族内部长期存在着“骨肉相残,强凌弱,从暴寡”的现象,但在努尔哈赤通往王位的道路上,其效力元勋几乎还是他的兄弟和子侄,无此不可能统一女真和觊觎征服辽沈。

在努尔哈赤的六祖子孙中,除觉昌安本支外,王祖包郎阿的子孙从一开始就与他共患难,其中包括包郎阿的儿子棱敦、孙子扎亲、桑古哩。直到努尔哈赤统一建州之后其他祖父的子孙才依附了他。努尔哈赤创业初,真正成为他得力助后的还是几位胞弟。努尔哈赤兄弟5人。他居长,与三弟舒尔哈齐、四弟雅哈齐为喜腊氏一母所生。五弟巴雅喇为继母哈达纳喇氏所生,二弟穆尔哈齐为庶母李佳氏所生。

努尔哈赤刚起兵时,除少数“古出”外,便是舒尔哈齐。舒尔哈齐比努尔哈赤小4岁,幼年同努尔哈赤有相似的经历。在征战的十余年里,他经历大小战斗数十次。《满洲实录》中载,他“自幼随征,无处不到”,为建州的统一立过汗马功劳。舒尔哈齐被称为”船将“,看来是仅次于努尔哈赤的人物。史称舒尔哈齐“有战功,得众心”,又常冠以“达尔罕巴图鲁”的勇号。明廷的官书中,常常把舒尔哈齐与努尔哈赤并称,并冠以同样的都督的头衔,称其为“都督努尔哈赤”、“都督舒尔哈齐”。实际上,在佛阿拉城时,努尔哈赤的舒氽哈齐是并称的“两王”。

努尔哈赤的另两个弟弟在统一建州及女真各部中也崭露头角。

二弟穆尔哈齐,骁勇出众,每遇战阵,所向无敌,被赐号“青巴图鲁”(巴图鲁即英雄)。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他随努尔哈赤率步骑500人征伐哲陈部,途中遇河水暴涨,令众兵回,只带80人继续前进。哲陈部主联合王城之兵800人迎战,努尔哈赤部下大惊失色,角甲欲逃。关键时刻,惟有穆尔哈齐及近侍颜禄、兀凌噶与努尔哈赤冲入敌阵,使敌兵张皇失措逃埋头,创造了“四人败八百之众”的战例。穆尔哈齐的勇武,也为人们折服。

努尔哈赤的幼弟巴雅喇,投身行伍较晚。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他屯努尔哈赤长子褚英往征松花江上游二道江一带有功,赐号“卓立克图”。

努尔哈赤的诸子也是他建立宏图伟业的左膀右臂。努尔哈赤共有16子,其中长子褚英、次子代善、五子莽古尔泰最早建功立业。

褚英,明万历八年(1580年)生,19岁便开始戎马生涯。努尔哈赤赐号“洪巴图鲁”,明朝史书中称他“红巴兔”,因作战英勇获“阿尔哈土门”称号(汉译为广略贝勒)。代善,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生。史书中赞颂他“生而英毅,智勇过人”,曾被赐号“古英巴图鲁”。他不仅功劳大,寿命也长,一直活到清顺治五年(1648年),享年65岁。被封为“礼烈亲王”。莽古尔泰,生于明万历十五年(1578年)则后金开国无勋之一,后统正蓝旗,受封(和硕贝勒)。

此外,努尔哈赤的三子阿拜,后封为镇国勒敏公;四子汤古代,后封为镇国克洁将军;六子塔拜,后封为辅国懿厚公;七子阿巴泰,后封饶余敏亲王;八子皇太极,即清太宗;九子巴布泰,后封镇国恪僖公;十忆德格类,后封贝勒;十五子巴布海,后封镇国将军;十二子阿济格,后封英亲王;十三子赖慕布,后封辅国介直公;十四子多尔衮,后为睿亲王;十五子多铎,后封豫通亲王;十六子费扬古也承兄弟从征。

努尔哈赤的长子到四子是出生在波勒密城,五子至十五子生于佛阿拉城,十二子至十六子生于赫图阿拉城。除努尔哈赤儿子外,其孙子如杜度、岳托等也是由佛阿拉出生,后来都成后金国的著名战将。

努尔哈赤的诸侄也是开国元勋。其中主要有穆尔哈齐的二子达尔察,追封为辅国公;四子务达海,曾任辅国将军、镇国将军,后晋升为贝子;五子汉岱,曾晋封镇国公;七子塔海,受封奉恩将军,后晋辅国公;九子祜世塔,初封奉恩将军,后晋辅国公;十子喇世塔,初封奉恩将军,后晋封辅国公。舒尔哈齐的二子阿敏,后被封为和硕贝勒;四子图伦,后被封为多罗贝勒;五了寨桑武,追封为多罗贝勒;六子济尔哈郎,后被封为郑亲王;八子费扬武原封为贝勒,后追封简亲王。巴雅喇的次子拜音图,因军功晋封贝勒;四子巩阿岱曾受封贝子。

努尔哈赤创业开国,标志着一个人才群体的出现。众多的开国元勋像众星拱月一样,把努尔哈赤拥上了王位的宝座。自中华民族有文字记载到清末,有传记的历史人物达4万余人,但仅清前,涉及到佛阿拉和赫图阿拉的人物便有400余人,不能不说,这里曾经创造这历史的奇迹。

在佛阿拉,努尔哈赤定国政、创法制、练军队、议征伐、宴宾客、饮美酒、纵情享乐。当他在护兵的围绕下高座中厅的木墩上发号施令之时,已经把自己摆在国王的地位,与明朝进行分庭抗礼了。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