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拗九节是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区的传统民俗节日,日期是农历正月廿九。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给亲朋好友;已经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

扫尽尘封投尽秽,

送他穷鬼迓钱神。”

-----林祖焘《闽中岁时杂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别的节日,今天就是我们福州本土的感恩节了--拗九节。福州民间称正月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廿九为后九,故此节又称“拗九节”。

福州方言中“后”与“拗”谐音。福州人认为,逢“九”不顺利,每年这天,岁数逢九或九的倍数的人都要过“九”。

请关爱有九的朋友。家里要为其煮“拗九粥”与太平面,以祈其逢凶化吉,除去晦气,平安地跨过“九”的门槛。

已婚的女生也要为父母送上一罐“拗九粥”,以示其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及对父母的孝敬之情。

拗九粥

拗九节起源

“拗九节”来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据传,古时候有一叫目连的,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粥。”(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不管是正月廿十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拗九节的习俗

送“拗九粥”

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

怎么煮好一碗拗九粥呢?小贴士

第一道浸泡: 将糯米浸泡30分钟,莲子、花生各用清水浸泡1小时。

第二道蒸煮:将浸泡过的糯米用手捞起。重新淘洗后放置小蒸笼里,用旺火蒸10分钟后起锅,加上适量的水,并将事先准备好的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荸荠一同放入,用饭勺均匀搅拌,再用旺火煮五分钟。

第三道加糖 :待糯米开始呈现出黏性时,放入一定数量的红糖板(红糖板放多少因人而异),此时应使用慢火煮3分钟。

第四道搅拌: 红糖板在糯米饭中全部溶解后,用饭勺轻轻搅拌,糯米饭颜色变红,即可关火。这过程只需再用1分钟时间。这样,一碗浓情孝顺粥就煮成了。

吃“太平面”

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人的岁数逢九,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