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来临,上海的大街上就有舞龙灯、戏狮子的表演。上海城内外大街小巷,小女拉着兔子灯、大孩举着小红灯,华丽灯光,仿佛流星闪闪。这就是上海的元宵,一派热闹,然而近年却少见了,赶紧来看看上海的元宵节习俗。
挂红灯
挂红灯是老上海元宵节的习俗,在那喜庆的夜晚,家家户户都挂上红灯,孩子们更是手提彩灯,在街上玩耍。
金山、松江地区元宵夜,有人在田间挥野火,有人把灯笼檐前挂。有人上街舞龙灯,有人出行 “串马灯”。嘉定农家正月半吃的馄饨叫做贺年羹,又以面粉团捏成缸甏等状蒸煮,称为“蒸缸甏”,看 “缸甏”潭内水汽多少,卜一年之晴雨。青浦有些人家爱吃用荠菜、油豆腐、粳米粉等做的糊涂羹,寓意太平无事糊里糊涂过一年。
扛三姑娘
沪郊农家有元宵节“扛三姑娘” “迎紫姑”习俗。“紫姑”俗称“坑三姑娘”,是传说中的“厕神”,即用一只淘米箩,箩上插一只银簪,由几个姑娘“通神”邀请田角姑娘、场角姑娘、坑三姑娘等“三姑娘”“降神”,或用淘箩或畚箕下缚一只筷,由二人扶着,让筷在木屑或糠秕上写字以卜雨水、年成及婚事等,多由妇女参加。询问吉凶祸福,是一种迷信活动。
走三桥
元宵夜,吴淞等地还有“走三桥”风俗,妇女结伴相行,或拖儿携女,或挟持婴儿衣衫走过三座大桥,认为可实现一年保平安,求生贵子,祈祝幼儿祛病消灾等愿望。沪地乡村亦有“卜流花”旧习,炊前,用糯米或玉米等投入煮沸的锅水中,谷物爆开粉碎为末,是大好征兆!据说元宵之夜少女去观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此时,天空一轮明月、皎洁如玉,地上一片灯火,良辰美时,此刻,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显现出花容月。
舞龙舞狮
元宵节大街上有舞龙灯、戏狮子等表演,龙灯分金龙、青龙、白龙。舞龙灯边行进,边翻滚,舞者如痴,观者如云。豫园元宵灯会精彩纷呈,《瀛壖杂志》记:“上元之夕,罗绮成群,管弦如沸,火树银花,异常璀璨,园中茗寮重敞,游人毕集……远近亭台,灯火多于繁星,爆竹之声累累如贯珠不绝,借以争奇角胜。
吃汤团
上海人就叫 ‘汤团’,不叫 ‘汤圆’或 ‘元宵’。不过上海郊区有一种叫法是 ‘圆子’,但市区把没有馅料的糯米小团才叫 ‘圆子’,我们今天常吃的酒酿圆子也是如此。至于汤团的馅料,上海汤团有甜的,比如常见的豆沙、黑芝麻或纯糖馅;也有咸的,比如全肉馅,但上海郊区还喜欢放一些荠菜、马兰头。那时市区人觉得全肉要比菜肉档次高,所以市区上海人如果做馅汤团,很少用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