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拥有比幽谷蝴蝶更美更绚丽的色彩,是所有不屈灵魂深处的颜色,是岁月的沧桑浸透的神奇的颜色。每个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都会经历一段历史。京族位于中国与越南的交界,它又是如何而来的呢?现在随小编来了解京族历史,了解京族文化。
京族是由南下的中原汉族和古骆越人融合发展而来。
京族先民大约在16世纪初陆续从越南的涂山(今越南海防市附近)等地迁来中国的,最早迁来我国的京族先民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当时“京族三岛”是无人居住的荒凉小岛,他们和陆续迁来的汉族、壮族等各族人民一起开发和建设这三个岛屿。
京族地区与越南毗邻,19世纪法国侵占越南后,多次侵入中国京族地区,京族人民和当地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法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中,京族人民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京族曾称为“越南族”。巫头、内心、澫尾三岛曾分别建立越南族自治乡。1958年5月1日建立东兴各族自治县(1978年12月25日改名为防城各族自治县,今又改称防城港市,并升格为地市级)时,根据其历史、语言、文化特点、生活习俗和本民族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
京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的民族。追本溯源,她的先民在秦汉时代属南越国,后归交趾郡,与骆越有某种亲缘关系。而就现今居住在中国的京族来说,其祖先乃是十六世纪初开始陆续从越南北部的涂山(今海防市附近)等地迁徙而来的,至今不到500年的历史。
1951年中央访问团联络组曾深入京族地区调查访问,并写出《防城二区巫头、澫尾、山心越南族概况》,文中写道:“据老辈传说,越南人(即京族——引者)原先住在越南的桃山(即涂山——引者)做海为生,大概10多代前,刘、阮两姓在海上打鱼,赶着一群大鱼来岛上,当时岛上没人住,荒草树木,虎兽很多,越人见此人少,打鱼做海容易,即住下来。其后刘、阮两姓又回桃山邀来黎、李等姓同来做海,此后子孙繁衍,有了这么多人。”
1953年中南民委及广西民委又曾对京族的社会历史进行联合调查,记述的材料更为翔实:在巫头、山心、澫尾三岛,京族共有25个姓氏,各姓群众都公认刘、阮两姓迁来得最早。1958年,广东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的调查材料(当时防城划归广东)也说:防城境内京族共30个姓氏,其中刘姓最多,占20%,阮、黄、吴、苏、武五姓次之,共占41%,来得最早的刘、阮二姓已有16—17代,来最晚的裴、曾、丁三姓只有2—3代,一般为9代左右。诸姓京族分别从越南涂山、清花、宜安、花丰、瑞溪、芒街、万柱、角白等地迁来。中法战争期间,京族聚居的福安村(包括今沥尾)里长杜光辉率领京族、汉族群众数十人,参加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
1886——1887年间,法军侵占江平地区时,当地京、汉族人民联合组成义军,坚决抗击法国侵略者。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沥尾、山心等地京族30余人参加东兴总工会领导的船工工会。山心京族地区曾成立农民协会。总工会及农民协会允后在沥尾、山心组织动员京族群众数百人举行游行示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本家的斗争。
1944年初,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入京族地区,京族人民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组建江平地区抗日游击小组,开展武装斗争。
解放战争中,京族人民积极参加游击队活动,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