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爷的第一罐水
“浇花节”的前一天,人们要先在寨子的中心搭建一个临时的“奘房”,并支起两个木制的龙身水槽。长约10米的龙身水槽平行支立在“奘房”的外面。另一条长约6米的龙身水槽尾部与那条大的龙身水槽尾部十字相交,其中约有两米槽身穿过“奘房”,两个龙身水槽相交处上方水槽中的水可流入下方的水槽,穿过“奘房”的槽身中心部位底部有一个向下的出水口。此口连接着一个可以转动的装置,水下流时,这个装置在转动中会将流水均匀地洒落到周围的佛像身上。浴佛是“浇花节”的中心内容。
“奘房”搭建好后,村民便上山采花来装饰临时的“奘房”,采花主要由青年男女来完成,所采之花是四月在三台山遍地开放的野梨花。当晚。德昂族人家制作了传统的食品“糍粑”。
“浇花节”到了,村里的人起了个大早,梳妆打扮。9点钟,我来到了“奘房”前,看看是否有什么“序曲”。最先出现的是3个拿着扫帚的妇女。她们将活动场地打扫得干干净净。9点半钟,临时的“奘房”侧面摆起了几张圆形篾桌,不断有人前来在圆桌上摆放着各种祭品。快到10点钟时,人突然多了起来。接佛仪式准时在佛寺举行。接佛主要由村里老年人的一些代表来完成。老年男人们将大约20几尊高二三十公分、造型各异的鎏金佛像搬下来,摆放在佛寺大厅中大佛像的前面,面对大佛像开始诵经。妇女们则始终跪坐在大厅靠后的位置上。仪式完毕后,妇女们先退到大厅外,迎接佛像出寺。男性村民怀抱佛像向村内的临时“奘房”走去。一路上,不断有站在路边等候的妇女向抱着佛像的队伍抛洒米粒,以示吉祥。接佛的队伍依次进入“奘房”将佛像小心地放好,以确保每尊佛像都能被浇下的水流洗得干干净净。整个接佛过程有条不紊,而且显得有些神秘。
佛寺唯一的佛爷并没有参与接佛仪式,但随后在临时的“奘房”周围开始的集体诵经是在佛爷的带领下进行的。诵经时,老年男子双手合十散坐在临时“奘房”的周围,而老年妇女则双手举起燃着蜡烛的小圆篾桌集中在一起。所有的老年男女此时口中都念念有词。诵经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佛爷起身将自带的一罐水第一个倒入龙身水槽中,接着是老年男人开始浇水,随后,等待已久的人们争先恐后地将手中早已准备好的水倒入龙身水槽中。这是“浇花节”的高潮。我发现,倒水是由男人来完成的,女人只能将水递给站在竹排上的男人来完成浇水。
老榕树下的爱情
第一次浇水完毕后,男女老少一起聚在村口,在锣鼓声中浩浩荡荡地来到离村口1公里多的龙潭中取水。这是一个只有10多平方米大的小水潭。这小小的水潭养育了处东瓜村世代村民。望着这潭水,我不禁想到开拓这片土地的德昂族先民们是何等的艰辛。也许是
出于对水源神圣的尊重,也许是对水赐予生命的感激,打好水的人群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围着水潭旁的一棵古榕树欢歌跳跃。这时,我看见几个姑娘将手中的水筒(竹筒)递到了男青年手中,几个姑娘取出崭新的德昂筒帕分别递给小伙子们。古老的榕树下,德昂族青年男女用传统含蓄的方式,表达着永恒的爱情,续写着无限美好的爱情故事。这不是小说,也不是诗歌,而是鲜活的生活,这情景着实让我激动不已。姑娘们取水用的花竹筒,和装饰得无比美丽的背篓,都是有情人在“浇花节”前送给姑娘们的。
“浇花节”第二天和第三天他们继续到水潭中取水,然后回到临时“奘房”浇水,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最后将洗得干干净净的佛像送回佛寺。与接佛一样,送佛也要举行讲究的仪式。“浇花节”的第二天,村民的一些代表还要到邻近的德昂族村寨去做客。第三天,邻近的德昂族人会回访。“浇花节”在村民间互相祝福的泼水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