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邓结

穿鸟兽服饰,模拟鸟兽动作、形态的舞蹈称之为“拟兽(鸟)舞”。这类舞蹈在广西境内流传相当广泛,种类、形式之多,颇为罕见。据不完全统计有“舞狮”、“舞龙”、“舞麒麟”、“舞狮马”、“舞龙马”、“纸马舞”、“竹马舞”、“龙鱼舞”、“鲤鱼舞”、“蚌姑”、“舞雀”、“斑鸠舞”、“斗鸡舞”、“白鹤舞”、“蝴蝶舞”、“鸿鹄舞”、“翡翠鸟舞”、“干各舞”、“仙马彩凤舞”、“麒麟花凤舞”、“花凤舞”等。这类舞蹈大部分在欢庆春节时表演,动作多模拟鸟兽形态,服饰道具逼真,形象栩栩如生,很受群众欢迎。

模仿鸟兽的舞蹈其来历甚古。在广西出土的古代铜鼓纹饰上,有龙、蛇、禽、兽的形状,这与壮族先民以鸟兽为图腾,进行祭祀活动不无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经过历代人民的不断丰富创造,古代祭祀仪式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模拟鸟兽形态的民间舞蹈了。

壮族人民在生活中还特别喜爱凤凰,凤凰在壮族人民心目中是美化了的幸福和理想的象征。明人邝堪若在粤西兄弟民族地区生活很久,在他的著作《赤雅》一书卷三中有这样的记载:“南汉时,邕州有六凤凰,高五尺,金冠五彩,飞入城中,众鸟朝之。”,“宋景德,白州有三凤南来,飞入城中,群鸟随之”。写到两江鸣凤,还有“鸣凤如孔雀,绀碧头上彩毫,光逾掣电,冠上垂两弱骨,长一尺五寸,鸣声清越如箫笙,能变曲”。在壮族人民所喜爱的工艺品中,如织锦、刺绣、剪纸等,常见有色彩绚丽的凤凰图案。这都是壮族人民“百鸟朝凤,五谷丰登”民间传说的具体记述和表现。壮族凤凰舞多流传于左江流域,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一的凤凰舞,如“花凤舞”、“凤凰舞”、“舞凤”等,即由一或二人穿凤凰道具、服饰进行表演。凤冠用珠子串成,晶亮闪光,长垂的凤尾色泽艳丽,脚上还穿带有羽毛的鞋袜,表演中,时而停立啼鸣,抖翅、舔羽,时而又沐浴、饮水,展翅飞翔,形象逗人喜爱。另一种形式是与其他兽类合舞,如与狮子、麒麟合舞的“三穿花”,与仙马合舞的“彩马彩凤舞”等,表演者均着鸟兽服饰,互相穿插对舞、这类舞蹈均在春节期间挨家挨户上门拜年表演,或在广场演出。

现在流传于靖西、德保县的“干各舞”,表演时由一人扮演干各鸟,穿上插有羽毛的服饰,一手操纵鸟的两个翅膀,使之上下舞动,犹如展翅飞翔,一手操纵鸟头,使之答答作响,示意向人们恭贺新禧。还有一人扮老头,在一旁挥舞马鞭伴唱,烘托节日气氛,祝愿人们吉祥如意。武宣、上思县的翡翠鸟舞也与之相似。

壮族人民喜欢把斑鸠鸟挂于门前,以示吉祥,流传于都安、马山县的斑鸠舞,是一种传统的迎宾舞,一般在结婚、祝寿及鬼节、元宵节等喜庆日子里主人宴请宾客时表演。届时聘请的歌手乐师立于门前唱歌奏乐,贵客临门时,宾主一起跳斑鸠舞。两人相对,模拟斑鸠动态,时而缓缓点步,抒臂飞舞;时而快步转身,携手雀跃,又频频点头显示亲密。宾主间的深厚情谊和喜悦的心情,在这独特别致的形式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在广西壮族地区,还有反映壮族青年男女在劳动中建立爱情生活的“捞虾舞”、“捞青苔”、“锄禾舞”、“打鱼舞”、“赶街”;反映生活习俗的“抢花炮”、“还球”、“擂鼓舞”、“花灯舞”、“绣球舞”;民间巫舞“燕球舞”、“道公舞”、“茅山道舞”、“灯图舞”、“踩花灯”等民间舞蹈形式,至今仍在流传。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