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民俗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桂婷
古老的草原游牧民族天山雪水潺潺的流水滋润着广袤的草原,在山谷间哈萨克人的马踏之声以同样的节奏延续了两千多年。从古丝绸之路南北道的咽喉塔什库尔干,到古丝绸之路南北道的交通枢纽——和田,古老的草原游牧民族,向绿洲的农耕世界,向东方的中原文明似乎走得更近了。新疆哈萨克草原文化是西域文化的一部分,是古代西域地区游牧民族创造的一种游牧文化,属于中国古代两大文化类型之一。这里的古代游牧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从事的生产活动及本身的生活习惯等互相交织,形成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游牧文化。哈萨克族自古就以游牧狩猎为生的游牧民族,过着漂泊的游牧的生活。哈萨克毡房的出现与他们世代透水草而居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17纪后半期当时统治新疆地区的蒙古准噶尔部向周边扩张,哈萨克人被迫离开故土。18世纪出,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后哈萨克人又重回到原来的居住地。在沙俄侵略中国西北边疆的过程中,许多哈萨克部落又陆要迁徙到中俄边界中方一侧……古老的哈萨克族人对毡房有着怎样的情节在几个纪的动荡迁移过程和长期的游牧生活中,这种最简捷而便于搬迁的哈萨克毡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草原有着博大的胸怀,有开阔的视野,温馨的空气,明媚的阳光;草原同样有暴风骤雪,有漫长严冬昼夜几十度的温差,令人心生畏惧。一个理想的在居住环境,一个抵御风雪交加夜晚的房屋成为了哈萨克人生活的必须。草场上移动的家园草原上的生活的哈萨克牧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易于拆迁转移的毡帐成为他们最方便的依据。哈萨克人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创造了搬迁的毡房,从选料到篷毡、绑带、绳索等都很讲究,需要专门的工匠制作。在长期的游牧生活当中,几乎每家人都练就了拆装毡房的手艺,他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用毛绳将整个毡房拆开、捆绑好,放到骆驼背上或是车上,进行迁徙,而到了目的地,他们又会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把毡房重新搭建起来。哈萨克毡房分两部分,一是挡风雨的房毡,一是支撑房毡的木制房架。毡房有房顶、房杆、房墙、房门、门帘、房毡、围帘等部分组成。由于季节的关系,一年中牧民们要多次转换草场,其居所也相应跟着转移,哈萨克牧民祖祖辈辈就是在这种独特的毡房中度过的。这种圆形或圆锥形的毡房,多用条木扎成网壁与伞形顶,上面盖有毛毡,用绳索勒住。顶的中央是圆形天窗。这种房子冬天可以防止大风和寒冷的袭击,夏季则可减少阳光的照射。古老的哈萨克族人对毡房有着怎样的情节同时,游牧民族的生活节奏由他们蓄养的马、牛、羊、骆驼群来决定,而不是相反。毡房木车是就是他们的家。在不同季节,为了适应放牧的需要,他们必须经常移换牧地,选择水草丰美的地方做夏营地,寻找可避风寒的谷地作冬营地。对于马和羊,牧场的要求也不一样,马群一般换着山地而营,羊群则临涧而驻。但是,这种游牧也不是随意进行的,每个部落都必须在一定的地域内,按照一定的路线迁移,他们居住在由木架、毡、皮三种材料搭成的帐幕中,在迁移时,他们将拆下的毡帐及家庭用具装在马或牛拉的车上。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