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非遗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秦腔

日期:12-09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我要投稿|举报/反馈

秦腔.jpg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秦剧团

秦腔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剧种,流行于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甘肃秦腔形成于明清之际,系由甘肃“皮影腔”(又称“兰州影”)和“西秦腔”融合衍变而成,行腔念白采用甘肃方言。

甘肃秦腔的声腔体制较为特殊,表现为“板式加曲牌,曲牌兼佛曲”的形式,其中包括【慢板】、【二六板】、【尖板】、【倒板】、【滚板】、【带板】六类板式,【听更鼓】、【鸿雁飞】、【吹腔】、【高腔】、【状元令】、【中军令】等近百支曲牌,以及源出于寺庙法曲的“佛祭子”、“达摩”、“佛号”、“道歌”、“劝善调”等佛曲。

甘肃秦腔的音乐手段丰富多样,板、牌均可花、苦音对置。其伴奏有文武场之分,文场基本保持明清西秦腔的伴奏形式,以胡琴、闷胡子、三弦、月琴、笛为主要乐器,而由胡琴领衔主奏;武场以鼓板、锣、铙、钹为主要乐器,而以梆子击节定眼,檀板和干鼓则具有指挥全场的作用。甘肃秦腔的角色包括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每行又进一步细分,在演出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行当唱腔和表演程式。其表演“重架架”、“重生净”、“重特技绝活”,充分体现出热烈火爆、刚健雄武的风格。甘肃秦腔剧目丰富,传统剧目约有三千多个,大多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故事,现存最早的剧本出自明代永乐年间。秦腔剧目对各重要地方戏曲剧种均有不小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了我国城乡民众的审美心理,为民族审美意识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