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非遗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宜黄戏

日期:12-09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我要投稿|举报/反馈

宜黄戏.jpg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宜黄县     

  宜黄戏旧称宜黄班、宜黄调,主要流行于江西的宜黄、南城、南丰、广昌等县,远及赣东北、赣南和闽西一带。它以明末西秦腔演变成的宜黄腔为主要唱腔,清末吸收其他乱弹的声腔和剧目而形成一个多种声腔综合的剧种。
  宜黄戏的传统剧目约有五百余种,但绝大多数已经失传。《清官册》、《药茶记》、《三官堂》、《奇双配》、《四国齐》、《雌雄鞭》、《庆阳图》、《双龙会》、《上天台》、《老君堂》、《飞龙传》、《月明楼》、《江东桥》、《春秋配》、《龙凤阁》、《拷打春桃》、《八仙飘海》、《卖梨招亲》等皆是其代表性剧目。宜黄戏的有些演出剧目还保留了早期的关目和排场,显得十分古朴。
  宜黄戏的曲调主要有宜黄腔、反调、唢呐二凡、西皮浙调、南北词等,同时还保留西秦腔时代的吹腔,俗名“平板吹腔”。宜黄戏唱腔较为原始、平直,拖腔少而短,老生、老旦用本嗓,小生大小嗓结合而尾音常翻高八度,男女同腔同调。
  宜黄戏的脚色发展到近代可以分为正生、小生、老生、副生、正旦、小旦、二旦、老旦、大花、二花、三花、四花十二行。其表演粗犷古朴,严谨工稳。有些戏中表现人物骑马,不用马鞭代替马身,而采用元明杂剧的方式,将马形扎于身上,随着锣鼓打出的马蹄声应节而舞,作出跑马的身段。这种古老的表演方式在其他剧种中早已绝迹,而惟独在宜黄戏中保存下来了。
  经专家研究,二簧实源于宜黄腔,宜黄戏由此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了突出的地位,它的形成、发展、衰落过程已成为戏曲史的一个缩影,因此宜黄戏正是探索研究戏曲衍变规律的理想标本。已知的宜黄戏早期剧目中专唱宜黄腔的有58种,这使得宜黄戏成为全国保留二簧腔最多的一个剧种。在当今社会,宜黄戏的生存、发展面临着重重危机,有必要从调拨资金、加强宣传、培养后继力量等方面入手,使这个古老的剧种获得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长留于世。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