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厦门市
漆线雕工艺在厦门流传三百余年,历经蔡氏13代传人。这一工艺系古代佛像雕塑艺术的遗脉,是受宋元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的启发而产生的。它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晚清时逐渐成熟,在厦门地区的发展与民间宗教的兴盛及神佛雕塑行业的繁荣密不可分。
传统的漆线雕制作包括雕塑、粉底、漆线装饰、妆金填彩等4个方面。就作品的创作设计而言,雕塑是首要的。但就艺术的特殊美感而言,漆线装饰的技艺才是关键。漆线雕用陈年砖粉和大漆、熟桐油等原料调和,经反复舂打成为柔软而又富于韧性的泥团,俗称“漆线土”,再由手工搓成 “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塑造浮凸的图形。
漆线雕工艺关注线条的审美特质,形态丰富多变,在创作中随心所欲而达到极高境界,中国工艺美术中的线条美在这里得到升华。漆线雕以线条盘结,而以浮雕形式展现,精细之处毫厘不爽,所有细节都非常严谨。可以说,手工是漆线雕的灵魂。
三百多年前,漆线雕的制作基地在同安县马巷镇。马巷蔡氏作坊原名“西竺轩”,现在蔡姓艺人有姓名可考的可上溯到第8代蔡善养,年代约在清嘉庆年间。第11代传人蔡文沛将作坊迁至厦门,他首次用漆线雕来表现历史人物,且广收学生,公开家门绝技。蔡文沛之子蔡水况为工艺美术大师,他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作品《还我河山》和《波月洞悟空降妖》作为经典之作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1972年,蔡水况将漆线雕图案做成独立的装饰艺术品,这种装饰艺术品很快便成为现代漆线雕的主流产品,获得了极大的效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市场经济给传统的漆线雕工艺带来了巨大冲击,由于漆线雕工艺比较复杂,不易掌握,所以传人不易寻觅,蔡氏一门至今仍从事漆线雕的仅有13代传人蔡彩羡,有后继乏人之虞,有关方面应对这一古老手工艺进行保护、抢救,以防止传统技艺失传。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