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无锡精微绣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无锡是苏绣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无锡刺绣又称“精微绣”,据汉代刘向的《说苑》记载,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无锡就已出现刺绣服饰。明代中叶,俞氏创制的堆纱绣因巧夺天工而被选为贡品。清代无锡精微绣得到进一步发展,创造出了“闺阁绣”、“切马鬃绣”、“堆纱绣”、“填色稀铺法”、“乱针绣”等独特的技法。20世纪80年代初,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双面精微绣”,成为举世公认的优秀艺术品种。
无锡精微绣的艺术特色极为突出,它卷幅微小,造型精巧,绣技精湛,往往能在很小的画面内绣制人物、场景、文字、图案等,呈现出所谓“寸人豆马,蝇足小字”的奇观。与一般双面绣相比,精微绣的技艺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在用料、用色、用线、用针上更加讲究。它要求刺绣艺人不但绣艺高超,而且还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艺人绣制精细局部时,要将一根丝线劈成八十分之一,有时人物头部只有绿豆大小,五官无法用笔墨勾勒,艺人需手眼相通方能绣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无锡精微绣与书画紧密结合在一起,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精微绣艺术是中国最早在理论上得到总结的刺绣品种,清代即出现重要的理论著作《绣谱》对之进行论述。它体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服饰文化和日用装饰文化,深为文人雅士及国内外艺术爱好者、收藏者所珍爱。
在社会发展变革的过程中,受工业化、外来文化及过度商业化开发的冲击,无锡精微绣正逐步萎缩,业内人才大量流失,传承困难,后继乏人。这一优秀的民间工艺已处于濒危状态,亟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
苏绣·南通仿真绣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南通市
南通仿真绣又称“沈绣”,是苏绣的重要分支。近代著名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在清末时曾任农工商部工艺局绣工科总教习,后应邀到江苏南通主持女工传习所。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她吸收西洋美术精华,在中国传统苏绣的基础上创立了“仿真绣”。这种绣法创造性地以旋针、虚实针来表现物体的肌理,用丰富多彩的丝线调和色彩,完成的作品色调自然柔和、丰富多彩,尽显写实之功。“仿真绣”往往取材于西洋油画中的人物肖像和风景等,而以人物绣最为擅长,其针法变化多端,表现画中人的五官十分传神,体现出高超的技艺。由此之故南通仿真绣又称“美术绣”,南通地区则誉之为“沈绣”。仿真绣是传统刺绣在形式上的创新,它为中国传统刺绣的现代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沈寿口述的《雪宧绣谱》是中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刺绣理论著作,它将仿真绣及中国刺绣艺术从实践经验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为仿真绣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受沈寿“以新意运旧法”艺术思想的影响和启发,南通女工传习所的仿真绣传人又创制了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形绣、彩锦绣等一批新绣种,将传统平绣发展为现代平绣,使刺绣艺术达到了更新的艺术高度。
目前南通地区从事刺绣实践和相关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很少,且后继乏人,南通仿真绣面临失传的危险,迫切需要有关方面大力扶持,以保护传承,使这一优秀的民间工艺品种在当代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