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制作技艺·易水砚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易县
易水砚是河北省易县的著名手工艺品,因流经产地的易水而得名。易水砚的制作始于战国,盛于唐宋,至明代渐趋成熟。当时的鉴赏家对易水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质之坚润,琢之圆滑,色之光彩,声之清冷,体之厚重,藏之完整,为砚中之首”。千百年来,易水砚一直以其天然的优等材质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为世所重。
易水砚所用石料为太行山区西峪山的水成岩,有的呈柔和的紫灰色,有的点缀着天然的碧绿或淡黄色斑纹,还有的是呈叶状叠积的暗紫、碧绿色,俗称“紫翠石”、“玉黛石”,石面光泽,细润如玉,最适合制砚。易水砚的制作因料定型,顺理成章,刀法精细,纹样生动。取得石材后,制砚匠师们根据其形体,运用传统浮雕技法在上面雕出人物、花草、龙凤、鸟虫等图案。常见的图案有二龙戏珠、九龙戏凤、金龟献寿和十二生肖等。
易水砚做工精细,造型古朴,典雅大方,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向为收藏家所珍爱,曾多次被评为全国高档名砚。从应用角度看,这种砚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发墨快,不伤笔毫,砚池内所储墨汁滋润而不易蒸发,是书画家理想的创作工具。近几年来,易水砚制作技艺的发展出现停滞趋势,亟待保护和扶植。
砚台制作技艺·澄泥砚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新绛县
绛州澄泥砚产于山西省新绛县,是我国名砚中唯一的陶砚。其制作可追溯至西汉时期,至唐宋达于兴盛,明代取得进一步发展。历代都将澄泥砚奉为贡品。
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利用汾河湾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择取沉积淤泥,经过滤、制坯、雕刻、煅烧等几十道工序,历时年余制出成品。正因为如此,这种砚产量稀少,价值颇高。澄泥砚的特点是质坚莹润,哈气生津,抚似童肤,纹理纷呈,色泽素雅,应用时晶莹细腻,不损笔毫,贮水不涸,厉寒不冰,发墨极速,墨色泛光。澄泥砚可按颜色分成多个品种,其中“鳝鱼黄”、“绿豆砂”、“玫瑰紫”、“朱砂红”等都是难得一见的上乘佳品,深为历代帝王和文人学士所喜爱。
由于历史原因,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至明末清初已基本失传。为了抢救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绛州人蔺相如的后裔蔺永茂、蔺涛父子多方搜集资料,潜心研究,反复实验,苦磨精炼,终于恢复了澄泥砚的生产,使这一国之瑰宝得以重放异彩。目前新恢复的澄泥砚制作技艺尚处于发展时期,急需政府扶植帮助。
砚台制作技艺·洮砚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卓尼县、岷县
甘肃洮砚,即洮河绿石砚,是中国名砚之一。洮砚制作创始于唐,盛行于宋明清,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洮砚色绿形雅,质坚而细,莹润如玉,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长久以来享誉海内外,是文房四宝中的珍品。
洮河绿石产于甘肃省南部洮河中游卓尼县、临潭县、岷县交界的喇嘛崖一带峡谷中。洮河矿带三面环水,砚石长年受湿润之气滋养,石质坚润细密,淡绿色中含有墨绿色条纹,形成变化万端的流水、云霞、清漪、雾霭等天然纹理。以之制作成砚,由于石质湿润,可以呵之成珠,下墨既快又细,发墨生光,贮墨砚中,经月不涸不腐。
洮砚造型主要分规矩形砚和自然形砚两种,砚体由墨池、水池和砚盖三部分构成;按款式分,则有单片砚和双片砚两种。砚面往往以图案和文字装饰,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图案是龙凤和原始宗教器物。
洮砚采用手工制作,生产流程大致包括选料、制坯、透空、精雕、上光等十几道工序。雕刻以透雕和浮雕为主,辅以线雕、圆雕等多种手法,图案造型古雅,美观大方。洮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艺术鉴藏价值很高。近年来,由于自然资源日益减少、边远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等原因,洮砚的制作技艺面临发展困境,需要有关部门予以重视,采取实际措施对之进行抢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