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南曲亦称“丝弦”,流行于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一带。它产生于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年左右的历史。在长期传承过程中,南曲不断吸收土家民歌小调和皮影戏中的音乐元素,将当地的地方语言与曲调风格统一起来,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曲坛誉为“郁香的山花”。
南曲表演主要采用坐唱形式,配以小三弦、二胡、四胡、扬琴、月琴(俗称“块子”)、云板(又称“简板”、“牙子”)等伴奏乐器,而以小三弦为主。在这些乐器的伴奏下,南曲演唱更加悦耳动听,显示出委婉细腻、优美抒情的艺术特征。演出时既可一人自弹自唱,也可由两位以上的演员分角色对唱,还可多人齐唱。表演过程中可安排一人专门弹奏,另一人边击板边唱;也可安排一人击板,几人各操三弦同时弹奏,并于拖腔之时施以帮腔。
南曲曲词以七字句为主,唱腔音乐属于曲牌体。长阳南曲现存传统唱腔曲牌31支,分为南曲和北调两类,南曲类基本曲牌包括【南曲头】、【垛子】、【上下句】、【渭腔】、【数板】、【浪板】、【火葫芦】、【悲腔】、【湖腔】等,北调类曲牌仅存【寄生调】一支。南曲曲目众多,现在搜集到的约有二百五十个,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取材于小说和戏本,第二类取材于民间故事和传说,第三类取材于应酬和戏诫,第四类用以咏景抒怀。五峰南曲现存唱腔曲牌近三十支,曲目、文词丰富多彩。现存的一百多个曲目多取材于历史小说和传奇故事,《才子游江》、《三国英雄》、《昭君和番》、《打渔杀家》、《红娘递柬》等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南曲多在新婚典礼、寿诞庆祝、佳宾宴饮、良友聚会等场合演唱,带有一定自娱自乐成分,因出现“玩丝弦”之说。它文词清雅,音乐古朴,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艺人众多,是土家族和汉族文化艺术交流融汇的结果,在民族学、文化学等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南曲后继乏人,生存出现危机,急需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