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非遗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西路梆子

日期:10-11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我要投稿|举报/反馈

西路梆子.jpg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海兴县

西路梆子是现在的河北梆子的雏形,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山陕梆子,经商人传入今河北海兴一带,当地人结合本地的哈哈腔、罗罗腔、柳子戏、渔鼓戏、秧歌剧及地方民歌、鼓词等说唱艺术及武术、杂技、舞蹈等民间技艺,形成了西路梆子,并迅速传播至北京、天津、上海及河北、山东的大片地区,极受观众欢迎。清道光后期,定名为“西路梆子”,与同样由山陕梆子演变而成的东路梆子并称。

西路梆子生、旦、净、丑行当齐全,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内容丰富,做工偏多,唱腔高亢、激昂,表演粗犷,念白多用海兴一带方言土语,尤其武戏最受欢迎,要求演员有极高的武术功底和高超的技艺,如“走矮人”、“耍轴棍”、“吊小辫”、“抖帽翅”、“仙人脱衣”等高难度动作。表演中尤以武生、武丑、刀马旦戏份最重。主弦伴奏与当今河北梆子伴奏指法明显不同,唱词的语言结构比较灵活,句式不拘一格,口语化成分较重。武戏要求演员有极高的武术功底。如著名武生张三创编的传统剧目《张三打拳》、《张三跑马》等广泛流传于河北、京津一带。

挖掘、整理、研究、传承西路梆子,对于海兴以及冀鲁边区一带的民间戏曲、民间音乐发展史研究,尤其对我国重要剧种河北梆子渊源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