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盂县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听信权臣屠岸贾谗言,致使赵氏家族三百余口被满门抄斩,义士程婴和公孙杵臼将赵盾之孙赵武救出,策马逃入千里之外的盂山(今盂县藏山)藏匿15年之久。当地百姓为保忠良之后,送水送饭,程婴带着赵氏孤儿习文练武,把一个婴儿抚养成英俊少年,直至赵家冤屈得以昭雪。
这个悲壮故事最早见于《左传》、《史记》,后《东周列国志》、《大元大一统志》、《太原志》、《大明一统志》、《山西通志》均有记载。
以两千六百年前发生的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史实为核心,围绕着救孤、藏孤和育孤等母题和情节,在藏匿赵氏孤儿赵武的山西省盂县境内及其周边地区,如藏山景区的藏孤洞、报恩祠、育孤园等景点及附近的藏山村、大围、慌鞍岭、宝剑沟、落箭山等与当年程婴携孤远逃追杀、救孤育孤相关的地区,流传着大量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口头传说故事,形成了一个既基于历史事件、又富有幻想色彩的“史实传说群”。有些传说甚至还在代代相传中被赋予了神奇色彩,逐渐演变成为神话,赵武甚至被老百姓祀奉为“藏山大王”。
赵氏孤儿传说的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于塑造了轻生死、重然诺的道德观,形成了忠义文化的精神实质,成为中外历代作家创作的素材,广为传播。元代剧作家纪君祥最早把它改编成戏剧作品《赵氏孤儿大报仇》,成为中国十大悲剧之首。18世纪法国作家伏尔泰将其译成话剧《中国孤儿》在欧洲上演,引起轰动,为我国最早走出国门的古典戏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