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个古老的节日,很多过年风俗都流传至今,其中有“大年初三不能出门拜年”的说法。那么大年初三为什么不能拜年?
为什么大年初三不能拜年
大年初三,按照古人的说法,称为“小年朝”,有很多禁忌,如不宜出门拜年、要早点睡觉等。古人迷信的说法今人不必管,但经过了前几天的狂欢后,公众应注意休息。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这在《宋史》中有记载:“大中祥符元年,诏以正月三日天书降日为天庆节,休假五日,两京诸路州、府、军、监前七日建道场设醮,断屠宰……”后正月初三被称为“小年朝”。据清顾禄《清嘉录·小年朝》记载:“(正月)初三日为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岁朝”即大年初一,也就是说初三是小大年初一。按照古人的说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他们对初三很重视,称为“小年朝”。
有些地方又把正月初三称为“赤狗日”,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初三为“凶日”,不宜外出。据说在初三跟谁拜年,就会跟谁吵架,因而不拜年;另外“赤”字有“赤贫”的意思,所以民间也不在这天宴客,会冲犯“赤狗”,带来贫穷。所以在这天里最好是呆在家里,不要到任何亲友家里拜年,以免遇上凶煞。不过,现代社会已经破除了这些封建迷信,百无禁忌。
有一种说法称年初三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因此,要早早熄灯睡觉,让老鼠在没灯的情况下,无法“成婚”,才不会生下一大堆的“鼠子鼠孙”偷吃米粮。
古人的一些说法明显烙上了时代的印记,由于科学水平所限,其中有不少迷信思想。当然,经过了年三十到大年初二的欢庆之后,公众应该注意休息,无论出门与否,都要保证睡眠,以养足精神迎接新的一年开始。
大年初三有什么文化习俗
在中国南方汉族民间,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内容有一定格式,例如:“公元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戌正月初三日当对神前香火前门钉断四方男女赤口贼盗火星一切祸灾归天大吉大利”)。
将“赤口”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在香港,人们普遍大年初三不拜年,因正月初三是“赤口”,又称“赤狗日”。据说,赤狗是口怒之神,遇之则容易引起口角,所以香港老一辈的新界原居民,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免得遇上凶煞。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日期间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春节拜年习俗的由来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之间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到宋代,亲朋好友之间会相互送贴致贺,这就是早期的贺年片。到了明代,贺年片设计更加完美、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上了“新年快乐”、“吉祥如意”的祝辞。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