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中华民族 >哈尼族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姜和

哈尼族,现有人口1253952人。绝大部分集中聚居于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其余分布在普洱、勐海、景洪、勐腊、禄劝、新平等地。哈尼族自称很多,有“哈尼”、“卡多”、“(亻爱)尼”、“豪尼”、“碧约”、“布都”、“白宏”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又分哈尼、碧卡、豪白三种方言。20世纪50年代为其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但尚未普及。哈尼族大都居住在海拔800至2500米的山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梯田。他们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创造了高达上百级的“梯田文化”。此外,墨江的紫胶,产量居全国之冠。哈尼族信仰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有着丰富的口头文学,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随身携带乐器。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节日主要有十月节(新年)和六月节(“苦扎扎”)。

哈尼族

梯田文化在起伏连绵的云南哀牢群山中,无数座高达上百级的“田山”从山脚顺着坡势层层叠叠,直通茫茫云海,蔚为壮观。千百年来,在高山峡谷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哈尼人创造总结出一套种植梯田的丰富经验。他们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去修堤筑埂,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把终年不断的山泉溪流,通过水涧沟渠引进梯田。初春,梯田里流水飞溅,恰似一条条从天而降的银链,三四月,层层梯田,宛如一块块绿色壁毯;夏末初秋,稻谷成熟,放眼望去,一片金黄,形成色彩斑斓的“梯田文化”。哀牢山哈尼族有句俗话:梯田是小伙子的脸。小伙子美不美,先不看相貌怎么样,要看他造田做得怎么样。要是他打埂、铲堤、犁田样样来得,就会得到大家的称赞,自然会赢得姑娘的爱慕。姑娘们美不美,也不尽看模样,要看她会不会在梯田里做活计。

梯田是哈尼族重要的衣食之源,因此他们对水特别珍惜。自古以来,就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据一般山泉所能灌溉的面积,人们友好协商,拟定每块田应得的水量。按水流流经田地的先后顺序,在水渠田块的入口处设一横木,并在横木上将那块田应得的水量刻定位置,让水自行流进田里。在哈尼族的寨边,就可望到银光闪烁的水田,田中有游弋戏水的鸭群。哈尼族家家户户还习惯在稻田里养鱼。

每年阳春三月,谷秧栽下之后,人们便把鱼苗投入水中,让其自然生长。深秋时节,与收割水稻的同时,白花花的鲤鱼一箩箩地进入哈尼族的家中。或炖或烹或腌,成为哈尼族一举双得的美味佳品。哈尼族梯田蘑菇房传说远古时,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山高路陡,出门劳作很不方便。后来他们迁徙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方时,看到满山遍野生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它们不怕风吹雨打,还能让蚂蚁和小虫在下面做窝栖息,他们就比着样子盖起了蘑菇房。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构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家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既有防火,又可堆放物品。客人来,热情的主人就会请你围坐在火塘边,让你吸上一阵长长的水烟筒,饮上一杯热腾腾的“糯米香茶”,喝上一碗香喷喷的“闷锅酒”。趁着酒兴,主人敞开嗓子,向你展示哈尼人像哀牢山的竹子一样有枝有节有根的歌声,并祝愿宾客吉祥如意、情深谊长。蘑菇房玲珑美观,独具一格。即使是寒气袭人的严冬,屋里也是暖融融的;而赤日炎炎的夏天,屋里却十分凉爽。以哈尼族最大的村寨红河州元阳县麻栗寨最为典型。有史以来,哈尼人迁徙到哪里,蘑菇房就盖到哪里,遍布哈尼山乡。并经长期的发展与改进,使之既有传统特色又日臻完善,与巍峨的山峰,迷人的云海、多姿的梯田,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哀牢山壮景。哈尼族蘑菇房叶车服饰叶车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居住在白云缭绕,梯田层叠的滇南哀牢山中,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为生。

叶车妇女头戴白尖帽,上身穿靛青色对开式短袖土布衣,无领无扣,由宽宽的五色腰带扎腰。布衣是一件一件地套着穿,少则七八件,多达十余件,里长外短可以看出衣服的件数。叶车人认为,衣服件数越多,服装越美,越能显示出家庭的富裕。她们下身穿黑色短裤,裤脚口打上适当的褶纹,褶纹数与上衣数大致相等。大腿以下全部裸露着。逢年过节,姑娘们手上还带银手镯,胸前挂银链,腰的两侧佩挂银片和银泡泡,走起路来铃铃作响,颇有风韵。这种古朴奇特的装束来源于它的历史传说。相传很早以前,叶车人由一侧蓝灰(昆明市附近)南迁时,被强族围困,为不致绝灭种族,他们将男子用锅灰抹黑面部,女子则改穿短衣短裤,分12路出击,突围终于成功,最后迁入红河流域定居。为了纪念这次突围,叶车妇女将那时的穿着沿袭至今。

如今,这种既能表现民族风格,又能表现粗犷健美的服饰,已不局限于哀牢山谷之中,它已做为一种高尚的服饰文化,被搬上了文艺舞台。街心酒按照哈尼族古老的历法,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龙日为新年的第一天。新年当天,一个个哈尼族居住的村寨,都要在村寨中心摆上长长的酒宴,全村同乐,轮流喝酒,共庆象征他们团结和睦,吉祥幸福的节日。这种酒宴独树一帜,恰似一条长龙,因在街心,故被人们称为“街心酒”。一大早,人们就把方桌抬到清洁的街心一张接一张地摆放在一起,百来张桌子连成100多米的长龙。随后,各家用小巧玲珑的竹蔑将自己的拿手好菜端来上齐。一眼望去,鱼雀、江鳅、鲤鱼、竹笋、木耳……种种特产野味,每桌二十来碗,桌桌争奇斗艳,显示出哈尼人辛勤劳作的成果和传统的烹调技艺,展现出哈尼族最长最盛大宴席的风采。酒宴在锣声中开始,人们根据不同的年龄兴趣与爱好自愿组合入席坐下。这时锣鼓止息,锣鼓手端锣逐桌接受人们的敬酒献茶。接着,由一对姑娘代表众人向老人们举杯敬酒。尔后人们举杯动筷,各自品尝自己喜爱的美味。一连几个小时的街心酒自始至终喜气洋洋。若是小寨,街心酒一个下午就可结束,若是大寨,则要划分为三组,分三个下午举行,每组轮流做一次东道主。当太阳西斜,夜慕降临,是青年男女传情的好时光。他们弹着三弦,唱着情歌,走向竹林深处……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