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当前位置:汉程网 >民俗 >中华民族 >普米族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普米族的桥舟筏是怎样的?普米族的桥舟筏的特点

作者:邓结

若你到滇西北地区旅游,在普米族居住的村寨中,会观赏到一道道独特的风景——木木累子桥、独木舟、皮囊筏。

木木累子桥造型美观,结构严谨。建桥工艺中不用一钉一铆,却能承受重压而稳如泰山。建桥的工序是,先在河两岸将原料按公、母榫“锁扣”组合,用其相垒成两个圆木墩子。然后以木墩为“锁”,把第一排木料的衔口“锁”住,其它层的木料像斗拱建筑的挑沿一样,从第一排木料的“锁口”起步,层层垒压扣榫,逐渐往河心延伸。这时的桥体,就像房屋从两岸伸向河心的“挑腿”。待两条“挑腿”相“吻”时,用两端有扣榫的圆木,把两条“腿”锁扣,再覆盖、垒压一层圆木,便成了一座房式木垒桥。为安全着想,人们再在桥沿两边,扣衔上雕以牛、羊、鸡、犬、马、虎头像的木墩,穿以横木为栏,便成为一个亭似的组合体。再往木垒桥面的空隙中填以土、石,一座如虹似房的大桥便沟通了千家万户的往来。普米族的桥·舟·筏

独木舟当地人叫猪槽船,因形似猪食槽得名。这是川、滇交界泸沽湖畔的普米族和摩梭人使用的运输工具。制作很简单,选用一棵粗大结实的树干为料。挖空中间,四周和下方留梆存底。前后端砍制成尖弧状,形似木梭,便于排阻力。船舱涂以松脂、牲畜血拌和的“胶泥”,既防腐又防漏。它的特点是轻巧灵便,不易翻没。因舟自身为椭圆形,即使翻船,在水里“打个滚”便可复原。

人们用独木舟打捞海肥、捕鱼捞虾;并供旅游者泛舟游玩。加之那荡舟的妇女,唱着甜美的普米民歌助兴,使游客如置身于仙境之中。

皮囊筏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中,曾有“元跨革囊”的吟唱。据传,元世祖当年远征时,普米先民曾随其而往。他们用羊皮缝合成囊,充气入内如鼓;再将若干气囊牢扎于棒,便成为漂浮的皮囊筏。后元世祖把一些普米族封疆在木里、宁蒗等地,这样,革囊制作和使用,便传留在他们中间。皮囊筏已成为别致的旅游船。荡舟河上,兴许会带给你对那段悲壮历史的回味。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